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想。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作用。

生是指生成、促进、助长、发扬等作用。克是指克制、束缚、挫折、摧毁等作用。生的模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克的模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画出来成为一个星形。

在历史上,五行思想曾被作过“神学目的论”的曲解,又被用于迷信活动。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五行思想不仅指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都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而且,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生或者克,做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生或反克。这更加发人深思。

直接的反生:如水生木,但如果灌水太多,也能把植物(木)淹死。又如父母爱子女是生,但如果是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直接的反克:如用斧劈柴,劈多了,斧也受磨损。又如一味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群众所不容。

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例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水。又如木生火,火太旺了又生土,而土却是木的克制对象。在各种生克关系中,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更发人深思: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金、精钢。做人“修身克己”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这都说明克可能导致更高境界的生。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诠释,人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中国人为此一再明确声称“不称霸”,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和而不同”,不论国力多么强大也决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中国就成为世界上非常真诚的巨大和平力量。这种真诚是深深植根于传承悠久的民族智慧之中的,是决不会动摇的。

1.下列对“五行思想”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行思想是指认为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五行思想强调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之间存在着生克的联系。

C.五行思想表明了生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圆圈;也表明了克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星形。

D.五行思想自身具有糟粕,故曾经受到过曲解,曾被一些迷信活动利用。

2.下列对“生与克”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被其他事物生或克,并生着或克着另外的事物。

B.事物之间不仅有生或者克的关系,而且如果行为不当,还有可能引发反生或反克关系。

C.事物之间存在直接的反生或反克关系,也存在更加复杂多变的间接反生或反克关系。

D.在生克中,有一种情况是一事物克着另一事物但却可能导致被克事物更高境界的生。

3.依据原文,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五行生克”理论的一项是       

A.任何新物质,都是在化合过程中分解和产生,以此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也给人类带来了福祉。由这里我们得到了启示:如果把废弃物善加处理,它是可以变成财富的。

B.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C.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薛宝钗前往探视时说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

D.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

 

1.D 2.B 3.C 【解析】 1.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应该是“五行思想……迷信活动”,这些曲解和迷信活动“是应该剔除的糟粕”。 2.“存在更加复杂多变的间接反生或反克关系”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应是“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 3.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生或反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体裁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文字,仿照划线的句子补写,要求内容合理,句式一致。(6分)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      

                             。前者的立足点在于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保护人 

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呱呱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乌鸟私情,             

2.倚南窗以寄傲,             

3.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世与我而相违,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6.              ,俯察品类之盛。

7.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②元:同“原”。

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