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谏成帝营陵寝 刘 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谏成帝营陵寝  刘 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 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3分)(  )

A.①棺椁之作,自黄帝始②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B.①丘陇皆小,葬具甚微②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①以北山石为椁②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①始营初陵,其制约小②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8分)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B 3.A 4.(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 (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解析】 1.顾:反而、却。 2.本题题干要求选取符合“薄葬”与“厚葬”的一组,A.第一句是说用棺椁的历史,第二句是“厚葬”。C.两句均属于“厚葬”。D.第一句是“薄葬”,第二句是“厚葬”与“薄葬”的后果。只有B项符合要求。 3.A.张释之向文帝进言的目的,并不是说“厚葬”容易被发掘,而是讲明厚葬的危害——劳民伤财,让人们产生怨气,造成国家的不安定。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1)注意“厚衣”“封”“树”“以”等词语,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式。(2)注意“亡”“凿”“藏”等词语。(3)注意“以”“安神”“则”等词语。 【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圣的君主,广泛观察结局和开始,透彻地了解事理,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回头对群臣说:“啊!用北山石做椁,哪里能动摇它!”张释之进言道:“如果里面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如果里面没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伤的?”死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亡,所以释之的话,是为无穷的后事打算。孝文皇帝感悟,便薄葬,不建山坟。 《易》说:“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制作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在桥山,尧葬在济阴。坟冢都很小,葬品微薄。文王、武王、周公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思远虑传之无穷的打算。等到吴王阖闾,违背礼制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就挖掘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埋葬在骊山的山曲,下面阻住了三眼泉水,上面堆起了高高的山坟,它的高度有五十多丈,周长有五里多;水银做江海,黄金制成飞雁。天下苦于他的徭役就起来造反,骊山的坟墓还没有建成,周章就率领百万大军来到了。项羽烧掉了他的宫室以及营造的楼宇,以前的坟墓都被发掘了。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至今,埋葬的礼节没有比秦始皇隆重的了,几年之间,在外遭受了项羽的灾祸,在内遭受了牧人的灾祸,难道不悲哀吗?所以品德越高的人越薄葬,智慧越高的人越不重视葬礼。没有德行与智慧的人,越崇尚厚葬,坟墓越高,宫室庙宇越华丽,他们的坟墓也越被发掘得快。从这点看来,明显与隐晦的效果,薄葬与厚葬的吉凶,已经很明白了。 陛下登上皇位,亲身倡导节俭,开始营造初陵,它的规模简单而小,天下的人没有不说您圣贤明智的。等到迁到昌陵,就增加坟墓的高度,积土成山,发掘百姓的坟墓,积累起来有几万,营造城邑,计算着日期十分急促,费去的金钱成百上万:死亡的人在九泉之下怨恨,活着的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动了阴阳两界,加上荒年,死亡的和流离失所的有十多万人,我非常怜悯他们。陛下仁慈的美德很深厚,聪慧明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崇尚汉家和刘氏的美德,光辉超过五帝、三王,却只是与暴秦乱君比谁更奢侈,比谁的坟墓更高,违背了贤明智慧的心,忘记了万世的安定,我私下里替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秦始皇增高山陵,实行厚葬,因为奢侈产生了祸害,值得引以为戒。初陵的规模,应该遵从大臣们的意见,来平息大家的怨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春晚,以“旭日阳刚”“西单女孩”为代表的草根歌手一炮走红以后,使得很多经纪公司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始打起草根歌手的主意。

B.国务院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后,成都和重庆的绝大部分二级城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产业布局、升级等方面,其资源分配将更合理。

C.只要我们认为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需,那么实行异地高考制度就是我们的明智选择,不管推行起来有多难,我们都要不断付诸于努力。

D.虽然史铁生已离我们而去,如今的地坛也早经修整,再不是他笔下的那个地坛了,但这些都不要紧,地坛早已成了读者心灵家园的代名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过去的一年,五风十雨,夏秋季农作物歉收,但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迅速调整种植结构,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B.著名主持人鲁豫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可谓玲珑剔透而又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没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C.有关部门指出,非法开采导致的一起起耸人听闻的生产安全事故,使中国的采矿行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生产行业。

D.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绝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记了根本目标。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或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觉新在父亲死后肩负起大家庭的担子,但这个日子过得不是很顺利,起初对于大家庭中的“明箭”、“暗箭”,他奋斗过,但结果无望后他转变战略,转而去讨那些长辈的欢心,只为了过几天安静的生活。儿子的出生给他带来了安慰,他觉得自己“牺牲并不是完全白费的”。

B.贾元春死后,贾府种种行为触怒了皇上,贾府被奉旨查抄。在贾琏房中,抄出两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贷借票,贾政、贾赦、贾珍、贾琏被押走,贾母、凤姐惊吓病倒。后来贾琏放回,贾政、贾赦和贾珍被革去世袭官职,发配边疆。

C.琴是新女性的典型。她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学校,还想与觉民等一起去外语专科学校上学。还想向同学倩如学习把头发剪掉,并写了剪发的好处在刊物上发表。在剪发遭到母亲反对后,意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决心走新的路,与觉民一起争取婚姻的自由。

D.查理发财以后为了追求侯爵小姐,拒绝为父亲还债,宁可让父亲的名誉受毁,并且写信给欧也妮,要和她分手。在这种情况下,欧也妮一方面伤透了心,一方面拿出了150万法郎交给蓬风先生,委托他还清了叔叔生前欠下的债务,以便让查理能恢复名誉。

E、百合花注意到山羊的脖子上挂着一个皮做的绣花小荷包,便问吉卜赛女郎说:“那是啥东西?”吉卜赛女郎抬起一双大眼睛望着她,郑重其事地应道:“那是我的秘密。”后来一个小姐趁爱斯梅拉达不注意时,解下了羊脖上的小袋,拿出里面的纸片,上面写着“弗比斯”的名字,秘密就这样暴露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张鲁欲兴兵取川,益州别驾张松亲往许都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张鲁。曹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心有怠慢,后经杨修举荐,得知张松有口似悬河之辩才,过目不忘之奇能,于是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携手共入,先拜于地,张松便把暗藏的西川地理图本献给了曹操。

B.“单刀赴会”讲的是关羽应鲁肃的邀请带领十几个随从,轻驾小舟,前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把鲁肃暗作人质,使得事先埋伏的刀斧手见状不敢轻易下手,最终安然离去。而鲁肃设酒宴招待关羽试图计回荆州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C.为了完成火攻赤壁的计策,黄盖和周瑜演出了一场“苦肉计”。黄盖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选取了十艘装满浇了油的干柴的战船,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冲向曹军战舰,曹军因此损失惨重。

D.欧也妮决定嫁给特一篷风,但她要求对方永远不向自己提出婚姻给他的权利;让自己独身生活。特篷风听到欧也妮的决定,扑倒在她的脚下,激动得浑身直打着哆嗦,并且一口答应了欧也妮的条件。

E、欧也妮初次见到这样一位标致的堂兄弟查理,弄得她神魂颠倒。她认为查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查理的到来,使葛朗台忧心忡忡,担心欧也妮会爱上侄子。后来为了资助查理,她将自己的一半金币赠给了他,这一举动激怒了老葛朗台,父女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老太妃去世,贾母入朝随祭,将宝琴托与李纨照管,把黛玉交给薛姨妈,薛姨妈便挪至潇湘馆。这期间,荣府事件由邢夫人协管。按规定,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有筵宴音乐,邢夫人便把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打发出门了。

B.《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

C.吴荪甫的丝厂贴出了扣减工钱的布告,女工们像潮水一般涌出车间,把那刚刚贴出来的布告撕得粉碎,之后关车、罢工、冲厂。丝厂女工喊出了“打倒屠夜壶”“打走狗姚金凤”等口号,风潮很快席卷了其他丝厂。

D.大家齐心合力向大门猛攻的时候,教堂的水槽里吐出来的两道大水从顶上倾注到稠密的人群中,有的被淹死,有的发出撕裂人心的嚎叫声。爬上去的学生被伽西莫多扒去全身披挂,倒提双脚,甩了两圈后摔死在教堂下面。

E、涅赫柳多夫回到莫斯科,就去医院告诉马斯洛娃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医院看门人告诉他马斯洛娃因为和一个医土调情而被送回监狱去了。事实上,所谓马斯洛娃和医士调情,不过是她反抗了一个年轻医士对她的调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