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3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1.“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全诗以悲愁作结, 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此题首先应该指出诗句中什么地方或哪个词是从动的或静的角度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然后结合该诗句的句意写出这样描绘的景物对整体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作者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的能力,侧重分析综合能力。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诗的关键字当中都有所提示,比如题目关键字眼怀古, 诗中的猿啼,以及云中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表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陶然亭的名字取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B、“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的意思是看见落叶就知道天要到傍晚了。

C、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写秋的名篇。

D、“秋士”古时是专指那些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查看答案

为下列各句选填正确的词语。(4分)

(1)A融化  B熔化

①他把自己整个都___________在书中,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喜怒。

②科学实验证明固体的铁在l,530℃以上就会___________成液体。

(2)A悠远  B幽远

①此诗的意境__________,传递出了诗人对漓江山水的热爱。

②我们的思绪随着诗人优美的语言回到了____________的童年。

 

查看答案

选出 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3分)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 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

B、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

C、田圆  深沉  严厉  不能自已

D、蓑弱  悠闲  陶然  回味不永

 

查看答案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9分 )

 混(    )潭寺(    )  鸽(    )

 落(    )平 (    )  圆(    )

 废(    )普山(    )   一破屋(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