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界的草木荣枯常引起人们的诸多感慨。“袅袅兮秋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界的草木荣枯常引起人们的诸多感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曼舞的黄叶展示着秋的衰飒。“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荒野的草显示着无尽的生命力。“无边落木萧萧下”,“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树叶,一株小草,短暂一生,令人感慨系之。

请以“一草一木总关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细观草木悟人生 常言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红杏出墙而知春之至”。生活的细微深处往往能见真谛。 细细观察,一草一木无不动情;慢慢品味,一花之中也能现出一个世界。竹子的节节上升是向人们展示生命的力度,四季常青的松柏是向人们展示生命的长度,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是向人们展示生命的韧度。一节竹子,一株青松,一棵小草往往是生命真谛的最好解释。 世界上最不起眼的也许就是那一棵棵任人踩踏的小草,但又有几个人真正看过小草求生的欲望。大雨淋漓时万物都弯腰低头似乎是被大风大雨所震撼,而小草没有屈腰低头,它们向万物展示活就要活出生命的韧度的信念,真如它们所为,它们成功地完成誓言。有随风拔根的大树,但没有随风而逝的小草,因为它们的心早已交给了大地。它们完成了对命运抗击的最好诠释。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秋风吹落叶,随着那一次又一次的呼唤,最后一片叶子也飞离枝头,也许你只看到了落叶纷飞的凄凉,但岂知落叶真正的归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落下不是对命运的屈服,它们落下后,是为树提供了养分,为下一代能更好地生活。“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所展示的不仅是秋的衰飒,细微深处你会发现它们是生命宽度最好的诠释,生要为树提供养料,死要护根成灰烬。 青青的竹子是人们常见的事物,但你我看见的又是什么?只有竹子吗?砍过竹子的人都会发现竹子是空的,于是有了虚怀若谷的赞誉,但又有几人发现那一节节的竹子真正的意义。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它是在向世界宣誓:有一种草木,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节操。这是对生命力度的最好诠释,生要虚怀若谷,死要坚守节操,这才是生之大义,死之大气也。 一草,一叶,一树,虽只有短暂一生,但着实令人感叹,令人敬畏,令人引以为鉴。生要如夏花般灿烂,死要如竹子般不毁其节,也许真如所言,一草一木总关情,细微深处有真谛。 花开花落似乎在诉说生命的交替;草长莺飞似乎在诉说春日的来临;梅花傲雪似乎在诉说生命就应该如此绚丽。 一草一木,细细品味,那里面蕴藏着生命的真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列横线上仿写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要有“四气”:像梁思成先生那样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中的信息,为“物联网”下定义。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它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它需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的依据是事先约定的协议,它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联合国安理会10月14日下午一致通过了对朝鲜核试验表示谴责,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的第1718号决议。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

21世纪中国的人文研究,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今日中国的人文学界,已经不再将借助电脑或网络从事学术研究的尝试讥为“雕虫小技”,而是切实感觉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阅读以及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

电子版图书的大量出现以及数据库的迅速扩张,使得原先需要耗费极大精力才能实现的“占有大量资料”,不再是研究中的最大障碍。因此“博闻强记”不再是成为第一流学者的主要条件。这一新局面的形成,可能会导致一些学者记忆力衰退、历史感淡薄、独立性减弱等现象发生,而独立思考、怀疑精神、批判意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研究者认为,人文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处,在于其对学者个人的意志、慧心、悟性、情感以及想象力有较大的依赖。而在这方面,很难说一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永远只能是辅助工具,而非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反过来,由于电脑及网络的诱惑实在太大,数码时代的人文学者,可能面临诸多陷阱。

过去,当人们谈及某学者博闻强记,经史子集脱口而出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而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软件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只需“举手之劳”。有人质疑,不想沉潜把玩,只是快速浏览,那还能叫“读书人”吗?作为人文学根基的“含英咀华”,正受到“快速浏览”的强有力挑战。表面上看,“快速浏览”工作效率的确大为提高。可“读书”和“查书”,感觉就是不一样。假如古人所追求的沉潜把玩、含英咀华,完全被吹着口哨地随意浏览所取代,那绝对不是好消息

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方便是方便了,可“寻寻觅觅”的感觉却丢失了。“快速浏览”造成“虚拟的博学”,其结果很可能是“博雅”易得,而“君子”难求。电脑及网络给人文学者所带来的,同样是生机与危机并存。作为新世纪的人文学者,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网络文化,但必须牢记老祖宗的古训:“是药三分毒。”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变革,关键在于知其利也察其弊,方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获益。

(取材于陈平原《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人文学界对借助电脑或网络从事学术研究的态度与先前有所不同。

B.电子版图书及数据库的出现,使得研究者“博闻强记”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C.电脑的普及与软件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文学者而言,他们是最大的获益者。

D.对于中国的人文研究而言,“过程”很可能比“结果”更值得人们重视。

2.根据文意填空。

文章说“由于电脑及网络的诱惑实在太大,数码时代的人文学者,可能面临诸多陷阱”,这里的“诸多陷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认为:“假如古人所追求的沉潜把玩、含英咀华,完全被吹着口哨地随意浏览所取代,那绝对不是好消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说:“电脑及网络给人文学者所带来的,同样是生机与危机并存。”谈谈你对这句话中“生机与危机”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1.破折号之前罗列六个短语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加点的“猪”和“泥土”的比喻角度分别是(  )

A.“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毫无人身保障的角度。

B.“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工作条件恶劣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低下的角度。

C.“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饭食条件差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毫无安全感的角度。

D.“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物质生活待遇恶劣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低下和毫无人身保障的角度。

3.画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及抒发的感情各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4.这段文字中有一处细节描写,下列对其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节描写是: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突出包身工受到的虐待程度之深。

B.细节描写是:“抄身婆”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突出包身工生活的凄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C.细节描写是: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做工。突出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凶残。

D.细节描写是:带工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突出带工老板的凶残和毫无人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