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秋色 北宋时期山东诸城籍画家张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秋色

北宋时期山东诸城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家喻户晓。历史上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以及“上河”的涵义曾有过一些争论,但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却无异议。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和收藏鉴赏者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此画所描绘的并非春景而是秋色。

从《清明上河图》诞生至今,一般都认为该画所描绘的是北宋徽宗时代东京汴梁以及汴河两岸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自然风光。明代的《味水轩日记》记载,这幅画最早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画上不仅有宋徽宗亲笔的瘦金体题签“清明上河图”和双龙小印,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并且研究者还认为,根据《东京梦华录》对清明节的相关记载,北宋时期清明时节不但要祭扫亡灵,还要举行盛大的郊游活动,这也与画中所描绘的景致相吻合。如此说来,这幅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无疑。

但如果仔细观察画作,同时再对照当时的历史典籍,我们就会发现“清明节”之说令人难以置信。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左右,然而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几个孩子光着身子在街头玩耍,河岸小贩的桌上赫然摆着切开的西瓜,草帽、竹笠等御暑御阳物品在画面上也随处可见,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此时不应是乍暖还寒的北方初春季节。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据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如果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习惯。画面上还有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中则有这样的记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我们知道,孟元老和张择端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物,而《东京梦华录》又是记述北宋汴梁风俗人情的重要历史典籍,所述史事当是准确可信的,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画中景致是秋色而非春光。

既然《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非清明时节,那么为什么又以“清明”为名呢?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诗经·大雅》中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的说法,《毛传》称“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也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之句,这里的“清明”都有政治开明有度、人民安居乐业之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画中题款“清明”语,应是作者张择端进献此画、期待获得皇帝赏识所作的颂扬之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正是在于表现承平风物。根据画幅后面张著的一段题记介绍:“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教也。”从中我们可知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这些服务于皇室的画家们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并忠心为朝廷服务,描绘这种带有吉祥征兆、歌颂太平盛世的作品应该是他们分内的政治任务。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画中“清明”一词所代表的准确涵义就不难理解了。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说《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理由的一项是(   )

A.该画所描绘的是北宋徽宗时代东京汴河两岸在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热闹景象。

B.明代的《味水轩日记》记载,这幅画最早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画上有宋徽宗赵佶亲笔的瘦金体题签“清明上河图”和双龙小印。

C.《清明上河图》上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河上春”一句。

D.根据《东京梦华录》对清明节的相关记载,北宋时期清明节不但要祭亡灵,还要举行盛大的郊游活动,这与画卷中所描绘的景致相吻合。

2.下列各句中,不能直接证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非春景的观点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画中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几个小孩子光着身子在街头玩耍,河岸小贩的桌子上赫然摆着切开的西瓜,草帽等御暑御阳物品在《清明上河图》画面上也随处可见。

B.在《清明上河图》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

C.《清明上河图》画面上还有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

D.《诗经·大雅》中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的说法,《毛传》称:“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3.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不是“清明节”的场景,作者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6分)

 

1.A 2.D 3.(1)画面的内容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与场面。 ①画中人物的穿着特征不应是北方初春季节;(1分)②进暖碳炉不是北宋人清明时节的生活习俗;(1分)③“卖新酒”也是中秋节前的事情。(1分) (2)“清明”有政治开明有度、人民安居乐业之意,这里应该是表达政治清明的意思。(3分) 【解析】 1.此题问的是“不属于说《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理由”, A、是其描绘的画面。 2.D不能直接证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非春景。 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不是“清明节”的场景的理由,属于观点概括题,由“画中人物的穿着特征”“ 进暖碳炉”“卖新酒”等加以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行》)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6.岁末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7分)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居,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所蹲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逐性/吾还也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D.君客饮于堂上/久之,能足音辨人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后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做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人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译文: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译文: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组是(   )

置身天心阁遥望着岳麓山。细雨晨雾里,____________。环绕在树梢,弥漫在山野,显得朦胧、静谧而悠远。

①一栋栋木楼不经意地散落在它的上面    ②远远望去仿佛一张巨大的地毯

③一条小溪从村后的高山里流出          ④小木屋上的炊烟袅袅升起

⑤金黄色的稻田和绿色的山坡连成一片 ⑥绕过座座木楼流入湘江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③⑥⑤④

C.①⑤②④③⑥

D.④⑤②①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个方面。

B.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

C.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