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填空(8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今...

古诗文填空(8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生如梦,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7.             ,瑞脑销金兽。

8.贾谊在《过秦论》里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结论句是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一尊还酹江月 4.凄凄惨惨戚戚 5.一蓑烟雨任平生。 6.赢得仓皇北顾 7.薄雾浓云愁永昼 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每句1分,每错一字扣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词中的主要意象是青山明月,词人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青山明月什么特点?(4分)

2.结尾两句表达出了诗人那些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①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②。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③。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④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郭【解析】
古代侠客。②馆谷丰隆:用丰盛的饭菜招待。③直:值。④走怦:派人去。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御史行台按访之访:查访,侦查

B.数年无耗:消息

C.主人好交游,他出适:到……去

D.次日即有车徒送布帛米粟赍:送物给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惟日设博场谋升斗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B.问:“主人业?”问君西游时还?

C.踩履出,揖客入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D.慕郭解为人寡人于国也

3.下面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B.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C.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D.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3分)

(2).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4分)

(3).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 (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①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②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③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④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赡养老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⑤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1,2,3,4

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时间使得亲情逐渐变淡而不愿常回家看看。

B.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进入老龄社会的步伐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D.赡养老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 “空巢老人”愈来愈多。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而将“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

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应改变 “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负起老人赡养的责任,加大养老投入。

C.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

D.如果仍然不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改革的产物之一。

B.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如日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学习。

C.孝顺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美德,子女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是应该的,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

D.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叙述或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主次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围绕争取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宝、黛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展开情节,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惨结局而告终。《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B.《水浒传》中宋江(及时雨):仗义疏财,济弱扶贫,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鲁智深(花和尚):直爽率真、脾气火爆,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武松(行者):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李逵(黑旋风):粗犷豪放、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C.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赵子龙杀入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入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三国演义》

D.《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对一空给1分,共6分)

1.无意苦争春,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