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7分)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7分)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解释划线字(2分)

好世俗之乐耳(    )

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

2.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3.文段主要阐述了①___的道理。(1分)②孟子为何认为齐宣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呢?请根据文段,用自己的话来回答。(2分)

 

1.①只②全,都 2.我们的大王喜欢奏乐,为何使我们痛苦到了极点?(按课下注释亦可) 3.(3分)为政者必须与民同乐(1分)因为在孟子看来,君王爱好音乐没什么不好,只要他可以把爱好音乐的快乐与百姓分享,与民同乐,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齐国就有希望了。(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性,要根据语境来确定其意。直通“只”,举不能译为举起,应译为全或都。 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之为结构助词,夫为发语词,不译,但整句要译成问句形式。 3.第一空可从文中得到信息。不若与众。也就是众乐乐。所以孟子希望大家与民同乐。只有这样,才能行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如果上上下下互相谋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B.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C.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

D.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如果像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水势浩荡,谁又能够驾驭得了呢?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顾而他先生将何

B.此为餍足之道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

C.移其粟河内传有之

D.斧斤时入山林祭祀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解释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皆引而望之矣领:脖子

B.为后义而先利苟:苟且

C.仁者谓之贼贼:贼害

D.天下莫不也与:亲附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大胆走,却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或体会,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2012年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性短语。(每个不超过4个字)(4分)

2012年经济发展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增长目标,从经济运行来看,“稳增长、抑通胀”是两个突出的关注点。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来调整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比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等等。此外,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给予细致关照。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