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冠者五六人

D.唯求则非邦也与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吾知也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A.吾一日长乎尔以

B.非曰之能

C.吾点也与

D.是故哂之是故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

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

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5.翻译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分)

 

1.C 2.D 3.以  因为   能  胜任   与 赞许     是故 因此,所以 4.C 5.①平时你们就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怎么做? ②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邻国)派军队来攻打它,饥荒接着战乱而来。 【解析】 1.A希通稀。B莫通暮。D与通欤。 2.D为状语后置,其他三个都是宾语前置。 3.本题考查课内实词或虚词的用法。概括语境来确定它们的意义。本文省略成份较多,所以一定要逐字推敲。 4.A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不是讥笑,不完全赞成,但不否定。B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只是认同他的能力,对志向并未表示非常赞赏。D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错,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和谐生活。 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则译为就,不吾知也为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知译为了解。则何以哉,这句也是宾语前置,以在这可以灵活译为做。何译为什么。(2)千乘之国,译为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算是中等国家。乎相当于。摄译为夹。后面的两句也要灵活翻译,用军队加之,就是侵略。用饥馑因之,就是有饥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饶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之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无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萧瑟清晨,或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暮霭初收,“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秋浦江上,“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的残照楼头,都情景交融,在景色描绘中凝聚着词人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像柳永那样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同时做出巨大贡献的全才,在中国的词坛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苏轼以他那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宋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北宋的词坛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因此,即使是在豪放词波澜衍漾,滚滚向前之时,婉约词仍能有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大派,他们虽然风格迥然各异,但都宗周邦彦为师,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

1.下列对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宋词虽源于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但直到晚唐、五代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B.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宋初的词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C.宋词由小令发展到慢词,柳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景色描绘中凝聚着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扩大了词的题材。

D.豪放派的词虽然有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但始终没能一统词坛天下。

2.下列关于宋词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归纳,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B.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

C.“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

D.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蓄歌伎,填写新词,均以能词为荣。

3.下列对“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一句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煜是我国历史是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B.代表李煜词最高成就的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后创作的那些“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的作品。

C.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与曹雪芹、屈原在文学史上并立。

D.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宋词影响深远,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曾从他那里吸收营养。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以“今夜星光灿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40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宿构和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2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 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4.关山难越,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

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淮南子》)

请用儒家的义利观简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所蕴含的道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4分)

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作此词时,作者身处南郑抗金前线,其时长安已落金人之手。

①筑:筝形的古弦乐器。

1.上片“此兴悠哉”语涉双关,请结合题目和上阕来理解。(2分)

2.请赏析划线句子。(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