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4分)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6分)

 

1.C 2.A 3.B 4.(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4分)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6分) 【解析】 1."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 2.④是别人的行为。⑥是自卑。排除这两项就能选出答案。 3.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注意关键词(1)疾、窃、羞、句意各一分。(2)贤、困、久、从、庸、何以各一分。 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时,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这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在九月死去。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穀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世界杯足球之旅历来受人热捧,神秘之国朝鲜顽强的拼搏精神曾令世界震惊,郑大世的眼泪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人们毫不吝啬地将溢美之词送给这支球队。

B.各种VIP式贵宾访谈节目受到诸多主流媒体的追捧与青睐,湖南卫视甚至将其作为提高收视率的“胜负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访谈节目在海外却备受冷落,成为明日黄花

C.罕台川水从它的前面流过,孤子梁与它临川相视,一道缆车临空飞架其间,形成一道大漠旅游的独特风景线,此次旅游虽为一日千里,行程很紧,但仍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D.房价为何虚高不下,国务院几套“组合拳”,也没有遏止住狂涨的房价,政府各种宏观调控房价“令”“规范”等本应掷地有声,现在却成了“打水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翡   翠

立夏

翡翠看完信,搁到一边,桌上几条蚕正窸窸窣窣啃着噪叶。翡翠想起信上提到的一个词:蚕食。“真形象啊。”翡翠看着它们贪婪的样子,突然觉得厌恶。

信是超逸写来的,信上说:我们已到达陕北。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可惜你不能与我们同行,如果你来了,会觉得中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翡翠想起和超逸他们在一起上学、办报、演话剧的日子,现在只剩下咀嚼和回味。“他们都走了,独独丢下我一个。”翡翠想像着他们在黄土高坡的狂放自由和意气风发,不由怅然若失。

带信的是一个陌生人,他踏着吱嘎吱嘎响的木楼梯,找到翡翠家。现在,他就坐在翡翠的对面,等着翡翠的一句回话。

“翡翠,给客人倒杯茶啊。”里屋传来的苍老声音伴着拉风箱一般吃力的喘息。翡翠应了一声,起身从罐里拿了一撮茶,放在瓷杯里泡上。茶汤有些发黄,叶片在水中起起伏伏,就像翡翠现在的心情。

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所以翡翠无法跟着超逸他们一走了之。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翡翠没说。翡翠喜欢上海,她不喜欢黄土高坡。黄土高坡的风沙会让他如雪的肌肤迅速开裂、起皱,多可怕!

现在的翡翠除了照顾奶奶,就是烹茶养蚕,这曾是翡翠向往的生活,可如今为什么让她觉得那么虚空呢?仅仅是因为超逸没在身边吗?好像也不全是,她觉得自己就像那些蚕,浑浑噩噩地活着,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

那人啜了口茶,轻声说:“超逸同志说你非常可靠,我们现在很需要你的帮助。”

翡翠想了想,又想了想,她扭头看到有风从窗口跑过,吹皱了她的翡翠绿旗袍,然后她说:好吧。

翡翠出门时穿了一身小碎花的旗袍,嫩嫩的细藕样的手臂上,拎着一袋点心。那人说:“我们观察过,那个岗亭每天经过的百姓比较多,对带着良民证的,盘查得并不严,你只要把点心带过去,再把对方交给你的东西带回来就可以了。”

电车开到桥头停下来,车上的人都要下车鞠躬并接受检查。翡翠努力想像着她正在演一场话剧,而她只是一个戴面具的角色,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两个日本兵挨个儿看了他们的良民证,放他们过了桥。

天赐茶室在闹市区,翡翠曾和超逸来喝过茶,她忘了当时喝的什么茶,只记得超逸坐在她对面,眼睛亮亮的,像暗夜里的星。现在对面没有超逸,坐着一个剪着短发的女子,她们交换了点心和茶叶,说了会儿闲话。那女子说:这茶很不错。翡翠说:嗯,很不错。;回来的时侯,翡翠已经不那么害怕了。

翡翠把一盆花拿到窗台上。约过了一个时辰,那人就来了。打开茶叶包,仔细从里面摸索出几张绿色的纸条,对着翡翠说:“太好了!你信吗?你现在所做的事,甚至比超逸他们所做的更有意义。”

那人走后,翡翠小心地将茶叶收到锡罐里,又拿了一小撮在瓷杯里泡开。茶是好茶,有着翡翠一样鲜亮的颜色,泡到水中,叶梗朝下,芽尖朝上,竟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兰花立在水里。

翡翠狂热地爱上了喝茶。把那些翡翠绿的叶片放进洁白的瓷杯,冲入滚烫的开水,叶片如同一朵朵兰花舒展,然后啜一口,清香扑鼻,真是美好的享受。至于那些泡过的茶叶,她也不忍丢弃,晒干后做成枕芯,每天伴着茶香入眠,让她觉得心里特别安宁。

事情出在回来的时候。那个岗亭除了平时把守的两个日本兵和伪军,又多了几个日本军官。那是翡翠第五次出门,此前的几次都很顺利,所以翡翠并未在意。她下了车,像往常一样,手里拿着良民证跟着排队的人流慢慢往前挪,却发现今天的盘查比往日严格得多,每人手里的东西都要打开来检查。翡翠突然就慌了,怎么也找不到角色的感觉。

再过五六个人就轮到翡翠了,翡翠看着手里的茶叶包,脑子里仍然空空的,队伍停下来,正在过岗亭的那人大概因为害怕,愣愣地攥着手里的大袋子,没有及时打开,日本兵哇里哇啦叫着,猛地拿着刺刀一挑,袋子里的东西霎时滚落一地。

翡翠突然尖叫一声,攥着手里的茶叶就往桥头跑。

那天,很多人看到,一个身穿淡绿色旗袍的女子,轻盈地跃过桥栏,飘进了苏州河。她落在水中的样子,像极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兰花。随着她飘进河里的,还有洒得纷纷扬扬的茶叶。

很多年以后,一个男人坐在苏州河边,那里不再有岗亭,不再有日本兵。男人将一把把茶叶洒入河中,嘴里喃喃地说:好茶,翡翠。

(《小小说精选》2011.4)

1.下列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头“翡翠看信”一段,曲笔环绕,烘托铺垫,既交代时代背景,也写出了人物情态.

B.“他们都走了,独独丢下我一下。”小说用对话的方式描写出翡翠怅然若失的心态。

C.小说中两次出现“泡茶”场景,同是泡茶与饮茶,但场景不同,反映的人物内心世界各异。

D.小说中主人公除翡翠外,尚有未出场的“超逸”,可谓双主线结构,双主人公用叙事。

E.小说中的刻画人物方法多种多样,有虚实结合,心理描写及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2.小说起笔写翡翠对桌上的几只蚕的观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小说为何以“翡翠”为题?(6分)

4.有人说小说结尾为败笔,应予删除,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3.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2.请结合具体诗句,举例赏析本诗所表现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沛),起宛朐,攻济阳,破李由军。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侯各四人,骑长十二人。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略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破之。破楚军荥阳东。三年,赐食邑四千二百户。

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破项冠军鲁下,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雒阳,因定南郡。从至陈,取楚王信,部符世世勿绝,定食四千六百户,号信武侯。

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平城下,还军东垣。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燕、楚车骑,别击陈豨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从击黥布有功,益封定食五千三百户。凡斩首九十级,虏百三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

高后五年,歙卒,谥为肃侯。子亭代侯。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孝文后三年夺侯,国除。

太史公曰:信武侯靳歙高爵,从高祖起山东,攻项籍,诛杀名将,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

(《史记》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中涓(沛),起宛朐从:跟随

B.事国人过律         坐:同“做”

C.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略:忽略

D.身得江陵王,生之雒阳致:招纳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靳歙“破军降城”的一组是(   )

①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   ②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

③取楚王信,剖符世世勿绝 ④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

⑤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 ⑥坐事国人过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靳歙早年就跟随沛公,征讨四方,先后击破秦将李由的军队,后又在亳南、开封东北,打破秦军,被封为临平君。

B.靳歙在霸上时被沛公封为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他随汉王平定三秦,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信武侯,后又平定南郡,在陈县逮捕楚王韩信。

C.靳歙以骑都尉身份跟随高帝攻打代王,于平城击败代王韩信升为车骑将军,后因他进攻陈豨丞相敞及进攻黥布有功,食邑增加到五千三百户。

D.靳歙一生为汉王征讨下汗马功劳,但汉王却以怨报德,被以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的罪名削夺了爵位,并最终被免除了封地。

4.请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5分)

(2)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