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25分) 不敢老的父亲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25分)

不敢老的父亲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②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③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④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⑤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⑥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⑦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⑧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⑨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1.下列对文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按时间顺序,从父亲50岁老来得子写起,直到父亲年到80岁病卧在床。

B.本文最后两段作者直抒胸臆,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C.“我还年轻,养得起你。”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

D.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愿意为了孩子死而后已并因此不断激励自己坚强乐观的人。

E、本文属于记人散文,语言饱含情感,从中不难领悟孩子对父亲的深深的敬爱。

2.本文的题目是“不敢老的父亲”,为什么父亲不敢老?用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3.请举例分析这篇散文中如何刻画“父亲”的这一高大的形象?(6分)

4.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请分析作者的泪中含有怎样的情感?(8分)

 

1.AC 2.父亲不敢老是因为他怕自己老了,“我”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2分)题目既交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明明年纪已渐渐老却却一直“不敢老”,(2分)也与文章末尾老如朽木的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突出了父亲身上伟大的父爱。(2分) 3.文章从正面通过“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等肖像、“我还年轻,养得起你”等语言、“展示胳膊上的肌肉”等动作、“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等神态,来刻画一个坚强且富有爱心的父亲;(3分)同时结合文中的父亲以前的同事的调侃、补鞋的中年妇女的劝说和母亲的话等来侧面反映父亲的品格和深沉又伟大的父爱。(3分) 4.①感动,为自己拥有一份伟大的父爱而感动。②自责,为自己很少操心家事,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而自责。③悔恨,悔恨自己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④心酸,为一直坚强不屈的父亲终于“老如朽木”病倒在床,还在内心意识到了自己的老去而心酸。 【解析】 1.A中“父亲年到80岁”有误。C、“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有误,表明父亲不愿孩子因经济窘迫而受委屈。对1项得3分 2.第一问的答案在第7自然段,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老年得子的父亲对“我”的疼爱之情。之所以以此为题目,作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上道出了父亲的爱,形式上则突出对比及表达效果。 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是正面,有外貌,但主要还是语言。侧面则是通过同事或别的摆摊的人的调侃。所以答题进要具体写出其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的事例。 4.此时情感是相当复杂的,最主要的是感动,感动父亲的无私与坚强,还有自责、悔恨、心酸等。答对一点给3分,给满8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一分,错字不得分)

1.               ,但愿长醉不愿醒 。《将进酒》

2.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5.                       ,朽木不折。《劝学》

6.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11分)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 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编类礼书,复留之会:恰巧,适逢

B.鲁曰:袭帕误耳让:谦让,退让

C.使者过,即令易去谢:认错,道歉

D.是年十二月,引疾归引疾:称病辞职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纳贡称藩不奉正朔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岛夷狡狯如此耶今其智反不能及

C.鲁复如此,文运昌乎皆出于此乎

D.舌为笔者曾得之也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鲁小时候博通古今,凡几千年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他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B.洪武初年,曾鲁为撰修《元史》总裁官,修成《元史》,曾鲁居首功。后来曾鲁又奉命编修归类礼书,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扬言:“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辨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C.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曾鲁察知阴谋,马上诘问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从此器重曾鲁。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六个品级,拜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未获吏部批准。甘露降临钟山,群臣敬献诗赋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5分)

(2)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4 分)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发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韩非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 疾:痛恨

B.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矣 恨:遗憾

C.李斯、姚贾害之,之曰 毁:毁弃

D.李斯使人非药,使自杀 遗:送给

2.下列选项中,全都能说明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善著书”的一项是(  )

①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 ②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③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④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⑤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 ⑥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

B.韩非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佞之臣所容,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最终发愤著书。

C.李斯因为与韩非出于同门,所以在秦王要处死韩非时,极力为他说话,但最终没有成功。

D.秦王内心对韩非还是很喜爱的,所以在将其关入牢狱后又感到后悔,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4.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3分)

②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