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要写出优秀作文,没有终南捷径,必须经过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
|
B.面对巨大的荣誉,面对如潮的掌声,他安之若素,仍然埋头实干。 |
|
C.虽然他们只获得第四名,但纵观比赛全程,他们在球场上展现出的高昂斗志和锲而不舍的体育精神让我们折服。 |
|
D.目前,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展览的难点在于,台北方面存有疑虑:台北故宫的藏品到大陆展览后,能不能完璧归赵,保证藏品返回台湾?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乖张 俨然 玄虚 揭杆而起 |
|
B.贤慧 惫懒 天堑 礼上往来 |
|
C.仓皇 寒喧 冠冕 残羹冷炙 |
|
D.诀别 湮没 畏葸 字字珠玑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雷雨》的诞生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有无数的人像要刻画,不少罪状要诉说。我才明白我正浮沉在无边惨痛的人海里,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仔细细地望穿、判断这些叫作“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从下种结成果实,大约有五年,这段写作的时光是在我的母校——永远使我怀念的清华大举度过的。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我怀念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时常在我怎么想都是一片糊涂账的时候,感谢一位姓金的管理员,允许我进书库随意浏览看不尽的书籍和画册。我逐渐把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的特有风味揣摩清楚。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在想到头痛欲裂的时刻,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韶华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奇怪,有时写得太舒畅了,又要跑出图书馆,爬上不远的土坡,在清凉的绿草上躺着,呆望着蓝天白云,一回头又张望着暮霭中忽紫忽青忽而粉红的远处石塔,在迷雾中消失。我像个在比赛前的运动员,那样的兴奋,从清晨钻进图书馆,坐在杂志室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写到夜晚10时闭馆的时刻,才怏怏走出。夏风吹拂柳条刷刷地抚摸着我的脸,酷暑的蝉声聒噪个不停,我一点觉不出,人像是沉浸在《雷雨》里。我奔到体育馆草地上的喷泉,喝足了玉泉山引来的泉水,才觉察这一天没有喝水。
终于在暑期毕业前写成了。我心中充满了劳作的幸福。我并不想发表。完成了五年的计划便是最大的奖励。我没有料到后来居然巴金同志读了,发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上。写《雷雨》的这段历程是艰苦的,可也充分享受了创作的愉快。
(节选自《曹禺传》)
1.下列对本自传章节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创作《雷雨》之前,由于没有任何关于戏剧的经验和体验,不知道怎样起步,偶尔有了些思路却很快消失,所以比较郁闷。 |
|
B.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比《雷雨》中出场的人物要多,说明《雷雨》所反映出来活比自己所感知的生活面要小。 |
|
C.作者在自传里写对清华大学的独特感受,实际上是在衬托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辛苦与快乐,反映了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
|
D.作者在没有灵感的时候,总要出去看看蓝天白云,看看暮霭中的石塔,并且当成比赛前的调节,随后钻进图书馆写戏到夜晚10点。 |
E.从产生写戏的想法到完成创作,作者花费了5年的心血,历程艰苦但乐此不疲,旨在用作品反映人生与社会,来表达同情,诉说罪恶。
2.作者创作《雷雨》的动机或缘起属于“有感而发,不平则鸣”,请简要分析。(6分)
3.创作是艰辛而枯燥的,但作者感受到了幸福。请列举或概括给作者带来关爱或愉悦的人事景物。(6分)
4.有人说曹禺在大学里应该写这部戏,无论从家庭背景还是个人经历,具备了创作条件,所以获得了成功;有人说曹禺在大学里不应该写戏,进入社会以后创作会更加成功。请结合本文以及你对《雷雨》的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3.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7.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 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1.词的上片中“新月与愁烟,满江天”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2.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所使用的表现手法。(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元和)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剌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中“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宁许以负秦曲 |
B.天雨雪,武卧啮雪 |
|
C.且庸人尚羞之 |
D.天下云集响应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
B.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
C.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郞 |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
|
B.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于是写奏疏对元和十四年的迎佛骨一事进行劝谏,但是这篇疏文触怒了唐宪宗。 |
|
C.裴度等人认为韩愈是心怀忠诚,不怕罢官责罚,才让他自己处于这凶险境地的,他们请求圣上对他稍赐宽容。 |
|
D.唐宪宗认为韩愈作为臣子,竟敢说东汉信佛之后的帝王都短命这样的话,太过狂妄了,坚决不同意宽恕韩愈。 |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2)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