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大学还是幼儿园,英语学习热潮汹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英语补习的广告;在我国,任何一种晋级考试都离不开英语;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工作语言全是英语……
材料二:目前,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特别是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情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国家都是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目前“英语热”的看法。(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
2.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飞来山上千寻塔, 。 ,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山寺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钜鹿之战 司马迁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 |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
|
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 |
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 |
|
B.以示士卒必死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
|
C.乃遣其子宋襄相齐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
|
D.因置以为上将军因下令军中 |
3.下几句话,编成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3分)
|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
|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
|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
|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4分)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分)
②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邓亚萍:所有球都是进攻机会
要采访邓亚萍的时候,她的丈夫这样答复:“过去我可以替她做主,现在不行。她是领导干部了,得按组织程序来报批。”
2009年4月16日,团北京市委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北京市委组织部官员宣布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职务,副局级。
此前,她先后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彼时的奥运村是中国有史以来按最高规格配置“村官班子”的机构。
共青团系统的重要人事调整向来为舆论所关注。邓亚萍就任的第二天,法新社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迈出了她政治生涯最大的一步。”
对此,邓亚萍认为,“现在的工作,我还是听从组织安排。这次转型跨度固然很大,但我仍然坚持认为,它不是孤立的。我没有说从体育一下就跨到这个领域来,而是因为奥运的关系,以前的工作与我现在的工作是一脉相承的,核心还是我们的青少年。”
干练的短发、白皙的皮肤、从容的神态、果断的笑容,这是从政之后的邓亚萍,职业而又个性。当年,赛场之上挥拍厮杀的那种犀利和霸气已很难寻见。
在拿下18个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两届4次奥运会冠军之后,邓亚萍退出了职业运动员生涯,走入象牙塔。她先后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去年11月,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Jesus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剑桥800年校史中,第一个攻下博士的世界顶尖运动员。
1997年,退役后的邓亚萍以英语系本科生的身份进入清华时,她连写出26个字母的大小写还觉着费力。为此,邓亚萍向导师保证“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据她在清华的老师介绍,当年邓亚萍是系里最刻苦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超过14小时;而邓亚萍则以自嘲回应:“因为我是清华英语系最差的学生。”
十几年过去了,邓亚萍现在还能记起在清华求学的初期,“每天都要掉大把的头发”,为此她一度深感不【解析】
“打球也要动脑和耗力,怎么从来不掉头发?”即便如此,邓亚萍一直充满自信。她始终认为,刚入清华的时候,自己的知识水平虽然远远不及通过高考“独木桥”挤进清华园的天之骄子们,但是“我的见识、经历的人生,拿了世界冠军,见过的国际国内的大场面,要比任何一个清华的学生都要多。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优势。任何事从现在学都不晚”。
1998年,邓亚萍转到剑桥的纽南语言学院和贝尔语言学院研习英语。不久,她参加了在葡萄牙举行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并且第二次应邀访问洛桑。在那次会议上,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念完了发言稿,这使得她的忘年交——萨马兰奇大为惊讶。几天以后,萨马兰奇在办公室会见邓亚萍和张燮林教练,萨翁发现:即便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邓亚萍与他之间已能顺利交流。此前,两个好友之间常常要坐一名翻译。就在那次谈话中,萨翁得知邓亚萍留学剑桥的费用是自筹,他当即表示:费用由国际奥委会承担,“就算是奖学金”。
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政坛,邓亚萍可谓平步青云。对此,她不无幽默地解释:“因为我矮,所有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进攻的机会。”
1.邓亚萍具有哪些角色身份?在不同的角色身份时期,她取得的骄人成绩主要哪些?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2.邓亚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析概括。(5分)
3.如何理解邓亚萍所说的“因为我矮,所有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进攻的机会”及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亲 亲 麦 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1.作者在第②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2.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5分)
3.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