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纽扣 (日)内海隆一郎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纽扣  

(日)内海隆一郎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家种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小的货架上。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的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嗨,又有一个!”

  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他的手掌心有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扣。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4个穿线孔。放在明亮处,纽扣闪着美丽的光泽。

  “真不像话,用纽扣代替钱!”

  这一个月以来,已经发现3颗同样的纽扣。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扔掉了可惜,所以随意用胶带粘在墙上。这是第4颗。

  在此以前,发生过几次拿走菜不给钱的事。杉田贴了张纸条,上写:“拿菜不付钱就是小偷!”从那以后,再没有丢过菜。

  “准是那个老太太。”  

  他眼前浮现出在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的那个老太太。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从那走路的姿态可以看出,她以前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可是,只要她来买土豆、胡萝卜,钱盒里肯定有纽扣。

  “她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纽扣是百元硬币?”

  话虽这么说,但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也许她真把这纽扣当成了百元硬币。”

  当杉田平静下来时,许久不见的女儿回来了。

  “嗨,这是怎么了?”

  女儿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的纽扣说。

  杉田阴沉着脸把事情讲了一遍,女儿两眼闪光。

  “这是用黑蝶贝做的纽扣,雕工也好。原来肯定是用在高级礼服上的。”

  “这么贵重?”

  “现在买,一个的价钱就吓你一跳。这样高级的扣子,可以卖……”

  杉田边听边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杉田,小说写了杉田卖菜,写了杉田认为老太太误把纽扣当成钱,主要塑造了杉田的形象。

B.文中“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说明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C.小说中的杉田连续几次发现用纽扣代钱的行为,但都“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是因为老太太行为隐蔽让杉田抓不到。

D.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老太太形象,制造悬念,让读者感兴趣,并产生丰富的思考和联想。

E.最后一段杉田“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呼应前文,暗示了老太太从前的身份地位。

2.小说开头两段有何作用?(4分)

3.结合文本分析杉田和老太太两个人物形象。(6分)

 

1.AC 2.(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的无人售货亭 (2)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结合文本阐释即可)。 3.杉田:发现老太太用纽扣代替银币,但是却没有抓住她,体现了他的善良与包容。 老太太曾经生活条件优越,现在穷困潦倒,但是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解析】 1.A、这篇小说的最主要人物是老太太,C、不是因为老太太行为隐蔽让杉田抓不到,而是不愿意抓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结构特点。开头的作用,要从内容上分析,文章写了什么,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空间,对塑造人物性格有一定的关系。然后从结构上分析,即为后文作铺垫。 3.日本作家内海隆一郎的《钮扣》是一篇特色鲜明的小小说:小说的主人翁在文章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出场。作者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引发读者想象,却生动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抛弃的日本女人形象。这主要得益于取材和构思的巧妙。小说取材细巧,构思精妙。一、抓住钮扣写。因为钮扣是这个日本女人生活和命运的见证,小说不直接描写老女人的生活,只把老女人一生的故事都浓缩在四颗闪光的钮扣之中,作者围绕钮扣行文,角度巧妙,从容不迫,文字看似轻松浅淡,漫不经心,却特别具有纵深感和穿透力,让我们读到了许多字面上看不见的东西。二、小说从头至尾明写杉田卖菜,实写老女人的生活,一明一暗,一虚一实,也留给读者广阔丰富的想象空间。下面的内名家作文容,小说里没有直接描写,一般读者却能够毫不费力地想象得出来:这个女人年轻时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经常穿着高极礼服出入于上流社会的各种交际场所和舞会,一身珠光宝气,在明亮的灯光下,甚至连钮扣都闪着迷人的光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构思的诞生几乎没有雷同的。要解释构思的产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重比喻。一些极其复杂的事情,若用比喻来加以解释,往往能收拨云见天的效果。有一次,人们问天文学家金斯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年纪了。“你们想像一下,”金斯回答说,“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比方说吧,高加索的厄尔布鲁山。你们再设想一下,有一只小麻雀在山顶上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啄着这座山。这只麻雀把厄尔布鲁山啄光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就已存在多长时间了。”

至于有助于领会构思是怎样产生的比喻,就简单多了。构思好比闪电。电日日夜夜在地面的上空积累,一旦空气中的电达到了饱和状态,一朵朵洁白的积云就会变成阴森的积雨云,于是从积雨云的稠密的带电的水汽中,便会爆发第一道火花——闪电。几乎紧接在闪电之后,一场暴雨便会倾泻而下。

构思就如闪电,产生于人的满含思想、感情和记忆的印痕的意识之中。所有这一切是逐步地、慢慢地积累的,等到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导致放电的现象。这时,意识这个被整个儿压缩的,还多少有点混乱的世界,便会诞生闪电,也就是说诞生构思。构思之得以产生同闪电之得以产生一样,往往只需要一个极为轻微的推动力。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相逢,可能是印在心中的一句话,可能是一场梦,可能是远方的呼声,也可能是水滴映射出来的阳光或者是轮船的汽笛声。

列夫 ·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便爆发了闪电:产生了描绘哈吉·穆拉特的那部令人惊叹的中篇小说的构思。然而,托尔斯泰要是从未去过高加索,也没有听说过哈吉·穆拉特的事迹,那么牛蒡就无从触发他这个构思。唯其因为托尔斯泰心里对这个题材已有所酝酿,所以牛蒡才引起了他必要的联想。

如果说闪电好比是构思的话,那么豪雨就是构思的体现。体现为形象与语言的和谐的洪流。体现为书。

但是跟明亮的闪电不同,构思最初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构思只可能逐步成熟,逐步吸引作家的才智和心灵,逐步趋于周密,趋于复杂化。但是所谓“构思酝酿”的过程却全然不像某些幼稚的人所想像的那种样子。这绝不表现为作家抱住脑袋坐在那里向壁虚构,或者独自一人像个狂人似的口中念念有词地踱来踱去。构思的形成和充实是个不间断的过程,每日每时,随时随地,在一切偶然的事件中,在劳动中,在我们“转瞬即逝的生命”的喜怒哀乐中,不停地进行着的。要想使构思成熟,作家决不可脱离生活,一味地去“苦思冥想”。相反,只有始终不渝地接触现实,构思才得以绽出鲜花。

(摘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减)

1.下面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金斯的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构思是如何产生的。

B.“几乎紧接在闪电之后,一场暴雨便会倾泻而下。”文中的这句话讲的是构思的产生如同暴雨的产生。

C.文章认为构思之得以产生往往只需要一个偶然的因素。

D.普希金曾说:“当时,这部自由的小说的远景,我虽然透过魔法的水晶,却仍然没有看得分明。”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文章最后一段谈的构思与明亮闪电的不同。

2.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那种样子”指的是什么样子?作者认为构思的过程应该像哪种样子?(2分)

3.请概括本文作者认为构思产生的过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雷锋家乡长沙2月下旬公布的学雷锋活动的新举措:设立学雷锋活动基金和文明创建专项经费,对好人好事以及每年评选出来的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除了进行表彰奖励外,还在评选评优、招考招聘、社会待遇、子女升学、医疗救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请从以下三则广告词中,任选一则来分析其创意的妙处。(3分)

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宛西制药:“药材好,药才好”

山东省旅游:“走近孔子,扬帆青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有时会招致无端的(miè) ①  视;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有时会遭遇肆意践踏你的尊严。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     ②     。我们不如以理智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将无法站稳脚跟。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

⑴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⑵请根据语境在②处填写合适的成语。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

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