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0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 ,以手扶膺坐长叹。(《蜀道难》)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登高》)
4.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7.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 。用心躁也。(《劝学》
9.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 __________。(《师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①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概括两联所寄寓的感慨。(3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2)非抗于九国之师( )
(3)度长絜大( ) (4)序八州而朝同列( )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
A.小学而大遗 |
B.以为桂林、象郡 |
|
C.秦以区区之地 |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
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
|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
|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
|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
4.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苏轼 《贾谊论》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缀,写作 |
|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才华优秀 |
|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备:准备 |
|
D.则知其有狷介之操狷介:胸襟狭窄 |
2.下列选项中全都说明贾谊“才华突出”的一组是(2分)
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②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③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④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⑤贾生志大而量小 ⑥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④ |
3.(乙)文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2分)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
|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
|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
|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宪问第十四》)
注【解析】
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4.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拥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是个完人了。 |
|
B.人见到财物和利益,应当想到义的要求。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 |
|
C.孔子认为,人即使是长期处于困境之中,也不应忘记平日里的诺言。能克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
|
D.选段谈了人格完善的问题。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 |
2.理解下面选段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孔子在“义”方面思想的理解。(2分)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 阳货第十七》)
名著阅读(8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黛玉应外祖母之召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二舅母,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的侄女、贾赦的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红楼梦》) |
|
B.“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一天史湘云夜宿在宝钗家时,说到宝钗劝她不可看《西厢》等杂书时,对宝钗感激不已,觉得自己以前用小心眼对宝钗是错了。(《红楼梦》) |
|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家》) |
|
D.高老太爷生病,陈姨太等人请巫师到家里捉鬼。晚上,高家关紧所有房门,巫师在院子怪叫着跑来跑去,到病人的房里跳着、叫着。第二天滑稽戏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觉慧无法忍受, 便冲出房门,将巫师等人赶出高家大门。(《家》) |
E.觉新和梅表妹相爱,但他身为高家长房的长孙,只能顺从父亲的意志和自己原本不认识的瑞珏结婚了。父亲去世后,他就担起家庭重任,为了求得大家庭的苟安,他只好采取“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家》)
2.根据名著情节填空(4分)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段判词写的是( )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写得是( )
③觉民对琴低声说:“琴妹,我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我们学堂”指“ ”听到这消息,琴十分高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
④觉慧在街上发传单的事被陈姨太告发,高老太爷把他训斥了一顿,觉慧感到面对的人不是祖父更像敌人。为防止觉慧继续参与学生运动,高老太爷下令将他 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