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溽暑/儒术翠钿/掂量蓬蒿/缟素...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暑/术翠/量蓬/

B.然/然幽/酒/

C.暮/和/弓弩将息/

D.豆/血/耄耋阑干/

 

A 【解析】rù/rú  diàn/diān  hāo/gǎ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各就各位——预备——跑!”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竞赛远非理想状态,发令员经常缺席,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你也许会说他们“犯规”“耍赖皮”,但历史无数次证明,机遇往往青睐抢跑者。因为这些抢跑者懂得人生没有发令枪,只要自己能跑,比赛随时都可以开始。与其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如掌握主动,先声夺人。

请在准确理解这段话的基础上,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可以写议论文,阐述你的看法;也可以写成记叙类的文章,传达你的理解。要求:自拟标题,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2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A       。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现在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B              

A:                                  B: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几句话,给“飘色”下一个定义。(3分)

①飘色是一种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

②飘色在不同地区又有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

③飘色的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

④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名句。

1.其身正,            ;其身不正,            

2.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4.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子曰:“志士仁人,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有删改)

【注】①严先生: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年时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做了皇帝,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暇问名,之而已       颔:点头

B.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靠近

C.如草寻磴            披:分开

D.觉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

A.①子言,不及此   ②夫人之力不及此

B.①不能强,致礼焉②项王即日留沛公

C.①峰下,先生祠堂在焉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①欲舣舟一登,舟子固持不可②惜其用武不终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2分)

(2)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