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

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采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通顺、得体的能力。根据提供的句子,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关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B、C、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段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快递服务的固家标准5月1日起正式实施。②该标准作出了“先验货后签收”、“文明分拣”等决定。③多数消费者对“新国标”表示欢迎,也有人认为“新固标”在实际执行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毫越理犯        分:本分

B.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之矣      劫:劫持

D.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遗善闾里传                 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拒我也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妄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行斯言乎               自视也,亦若此也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