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
|
B.人寰(huán) 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 |
|
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
|
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
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子《劝学》)
3. ,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4.不义而富且贵, 。 (《〈论语〉七则》)
5.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6. ,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7.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8.月子弯弯照几州, 。 (杨万里《竹枝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
|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
|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1分)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1.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3.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
|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
|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
|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
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
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
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4.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5.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