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最近,在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彭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最近,在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彭书雄教授随机让5名学生口述请假条,竟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

请假条的标题写在哪?有的说居左,有的说居中。请假条要陈述请假理由,有的学生直接跳过。落款写在正文下方的哪个位置,学生说法不一。彭书雄说,这些都属于基础的语文知识,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掌握。

“我在批改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存在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黄松鹤说,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真让人担忧。《百家讲坛》特约主讲、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也表示,即便是博士生,有时候也会在论文中出现标点错误和错字。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理由。

 

(例)大学生中文素养堪忧是功利化社会风气带来的隐患。首先,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源于中小学重理轻文倾向,中文素养普遍淡漠;其次,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也源于信息化时代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缺少了阅读、书写等传统学习途径;因此,大学生除了不断自勉外,社会与学校积极倡导中文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解析】此题先要结合文段概括出文段的观点:大学生中文素养堪忧是功利化社会风气带来的隐患,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通知

高三年全体师生:

为营造良好的复习迎考氛围和布署2012 年高考有关事宜,兹定于本周五下午在学校大礼堂召开2 012 年高考考前动员大会,请高三年全体师生拨冗出席.

                                          ××中学(盖章)

                                          2012 年4 月13 日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1 分)

答:错别字是     ,应改为    

(2)文中有一个通知事项不明确,请找出并修改。(1 分)

答:不明确事项是      ,应改为     

(3)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l 分)

答:不得体的词语是     ,应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人们对于春晚已经审美疲劳。如今爆出的最大新闻,莫过于赵本山退出今年的春晚了。客观地讲,长达20年的漫长时间里,赵本山不仅成为了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而且成为了春晚的一块醒目的招牌,他将一种二人转民间艺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人无可取代。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没有不散的赵本山。大众和生产商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欢”,③这就是大众文化,道是无情却有情。④它让我们有些伤感,却也有了新的期待。⑤就像俗语所说: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良。 

(1)请在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2)划线句子②有语病,请改正:                    

(3)从衔接来看,材料中③④⑤的语序要适当调整,它们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5.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

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予之于世穷:困厄

B.贞甫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也易:改变

D.而以病死竟:竟然

2.下列句子,都直接表现沈贞甫勤学进取的一组是(   )

①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②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③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④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⑤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⑥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数十年间经历了诸多坎坷,后来突然富贵显赫,沈贞甫却不因周遭评论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充分表现出相知之深。

B.沈贞甫为人耿介,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会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

C.沈贞甫去世后,作者再独往二人曾品茗论文的精庐,时逢战乱之后,知音又逝去,不禁生出孤独之感。

D.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沈贞甫不幸早死,作者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②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