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让善良的人得到保护,邪恶的人得到惩...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让善良的人得到保护,邪恶的人得到惩罚,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条路,就是建立           社会。

②人们对所谓低危害“中式卷烟”入围国家科技奖纷纷提出质疑,科技部于昨日就此事首度做出        ,称将于参评奖项公示期结束后,提出处理意见。

③竞技体育,        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长远建设和良性发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

A.法制回应纵然

B.法治回应固然

C.法治反应固然

D.法制反应纵然

 

B 【解析】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回应:回答,答应。反应:受到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纵然:即使,表假设。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裂教犯怙恶不

B.牛露锋芒罔然若失

C.辈药济一堂

D.火设头去尾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感悟?请自定立意,自定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小题。(10分)

渡汶河

(明)谢肇淛

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

夹岸人家寒未起,孤舟已过汶河西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游宦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小诗。

②汶河:今名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北,流向西南,经汶上县入运河。

1.请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

2.诗的后两句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了渡河?试加以分析。(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普与太宗排入告。闼:门

B.吾正如此,特试卿尔。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交游

D.家人箧视之。发:打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夫夷近,则游者众。

B.与普计下太原。不如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比。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迁官,卿若之何?既自以心形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逆 爱  (佛刘)

七爷是个匪。

七爷原来不是匪。有一年地主逼债,娘上吊而死,七爷红了眼,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七爷杀了地主一家,然后上山当了匪。

当匪的日子七爷很快活,这是一种和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没吃的了,就去抢;没花的了,就去夺。要酒有酒,要肉有肉,要女人也有女人。

桂花就是在一次抢劫中,被七爷掳上山的。

桂花吓坏了,瘫在轿子里。七爷说,你不要怕,被七爷看上,是你的福气。

桂花是大家闺秀,读过书,也见过世面。刚开始只是被吓蒙了,镇静下来后,她抱定了拼死的念头。

桂花漂亮,尤其在灯光下,更有夺人魂魄之感。七爷看傻了,他觉得桂花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了。他想,拥有了桂花,他这辈子也就不白活了。

但是桂花不从,桂花说,你敢动我一下,我就撞死给你看。

七爷被桂花的气势镇住了,越是这样的女人,对他越有吸引力。为了脱身,桂花想尽了办法,无奈七爷看得紧,桂花寸步难行。

有一天,桂花说,让我嫁给你也行,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七爷说,请讲。

桂花说,你必须明媒正娶,否则我宁死不嫁。

七爷拍拍腰间的手枪说,这好办,你定日子。

桂花说,我要先回家见一下爹娘,然后再跟你们回来。

七爷说,好办。

选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伙人浩浩荡荡地下了山。桂花的爹娘先得到了消息,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女儿还活着,忧愁的是女儿要嫁给一个土匪。

就在一家人喜忧参半忙活婚事的时候,村外忽然响起了枪声。七爷的一个手下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日本鬼子已经把村子包围了。

所有的人都慌张起来,情急之下,七爷一拍腰间的手枪,大声道,有七爷我在呢,弟兄们掩护,让桂花她们先撤。

桂花看着豪情万丈的七爷,心里莫名其妙地动了一下。

七爷说,桂花,你赶快走,如果咱俩有缘分,那就打跑了鬼子我再去找你,如果没有缘分,也许就见不着面了。

桂花半信半疑地看着七爷,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

七爷拔出了腰间的手枪,他大手一挥,高声说,弟兄们,保家的时候到了,我们土匪也是爱国的。

桂花凄婉地看着七爷,忽然说,你要小心。

七爷怔怔地看了一眼桂花,一股暖流忽然涌上心头,这就是爱情的滋味吗?可惜它来的太晚了。

我们走!七爷挥了一下手臂,带着人冲了出去。

没过多久,村子里已是枪声一片。

桂花跟随着父母还没跑出去,就被鬼子围了回来。她们都被赶到村西空旷的一块土地上。桂花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被五花大绑着的七爷和他的几个弟兄。桂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

七爷的半边脸上都是血,好像是受伤了。

一个指挥官模样的鬼子拄着战刀,来回巡视着人群,忽然回身一指七爷说,你的投降的有!

七爷怒目圆睁,脸上的血还在往下滴答。

只要你投降了,吃香的喝辣的,皇军是不会亏待你的。

去你妈的,七爷冲着指挥官吐了一口唾沫,别看老子是土匪,可老子活是中国的人,死是中国的鬼,让老子投降,痴心妄想!

桂花看着七爷,没想到一个土匪竟然还有这样的骨气。

死啦死啦的有!统统的死啦死啦的有!指挥官气急败坏,挥舞着手里的战刀。七爷死了,七爷手下的几个弟兄也死了。

桂花和大部分的乡亲都活了下来。

桂花一生未再嫁。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

(选自2011年第8期《山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匪徒七爷抢了大家闺秀桂花,虽然七爷满心欢喜漂亮的桂花,可她誓死不从。后来日本鬼子围村时,七爷带领兄弟舍命掩护桂花和乡亲们,才打开了桂花爱情的心扉。

B.桂花其实并未与七爷“拜天地”“入洞房”,但“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这只不过是没有遇上意中人而给前来说媒者的一个托词。

C.桂花是一个刚烈之女,自从七爷有了拔枪保家卫国的举动后,对七爷的爱热烈奔放起来,时而嘱咐七爷小心,时而面露钦佩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留白”的手法,恰到好处的“空白空间”在读者脑中拉伸了故事的长度,也增加了人物的厚度,使得小说精彩纷呈,韵味无穷。

E.这篇小说语言凝练,情节集中,人物极富个性。形象的动作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将桂花和七爷这种非常规的爱情故事写得曲折回环,感人肺腑。

2.小说一开始就写“七爷是个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七爷和桂花分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逆爱指违背常情、不合常理的爱,含贬义。小说的题目是“逆爱”,有人认为应改为“真爱”,你认为哪个更佳?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