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吏诬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出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两千人论死,仁杰疏曰:“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纵就田,民为立祠。突厥入赵、定,时民多胁从于贼,贼已去,惧诛,逃匿。仁杰上疏曰:“愿赦河北,一不问罪。”诏可。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初,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故卒复唐嗣。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仁杰谏曰:“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后由是罢役。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有诏之原:追究根源

B.郡人碑以颂勒:刻

C.故复唐嗣卒:最终

D.既农时,是为弃本失:耽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平恕忠直的一组是        (    )

①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      ②仁杰奏不应死

③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      ④驱民保城,修守具

⑤愿赦河北,一不问罪       ⑥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狄仁杰体恤百姓,契丹攻陷冀州,他坚持让百姓回家种田:武则天想造佛像,他以误农时、弃根本为由加以劝阻。

B.狄仁杰敢于直言劝谏。权善才、范怀义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高宗很生气,要杀他们,狄仁杰上奏直谏,高宗免去二人的死罪。

C.狄仁杰忠于唐室,在立太子的关键问题上,他用招募勇士这件事把武三思和庐陵王做了对比,让武则天明白了人心所向。

D.狄仁杰能力出众,黜陟使阎立本惊异他的才干,推荐他做大理丞,他一年就决断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受到人们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

 

1.A 2.B 3.D 4.(1)陛下的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犯人不该死而处死他们,为什么呢? (2)适逢狄仁杰被来俊臣诬陷,守卫逐渐松懈,就求笔写信,放进棉衣内 【解析】 1.原:原谅,赦免 2.①子光所为,使狄仁杰免死,无忠直。④前刺使作为。⑥无平恕。 3.本题考查文言文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的理解。其中D阎立本没有推荐。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确定关键点:(1)固,至,致,何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2)为所结构,构,浸,弛,丐各一分,然后再整理成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他被小吏诬告,黜陟使阎立本召见讯问,为他的才能惊异。后来升任大理丞,一年中决断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当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宽恕。权善才,范怀义因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而犯罪,高宗下令杀他们。狄仁杰奏称他们不该被处死,皇帝生气的说:“这是使我成为不孝之子,我一定要杀了他们。”狄仁杰说:“陛下的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犯人不该死而处死他们,为什么呢?如今误伐一棵柏树而杀死两位臣子,后世人们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皇帝情绪平静了,于是免去了他们的死罪。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恩宠肆意妄为,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行,皇帝下诏原谅他。狄仁杰说:“陛下怜惜有罪的人,使原有的法律受损,我愿意先被贬斥,作为群臣的警示。”王本立抵偿其罪。狄仁杰出京担任宁州刺使,抚慰戎族部落,郡中百姓刻碑来赞颂他。当时越王兵败,余党两千多人该判死罪。狄仁杰上书说:“这些人都不是本性恶劣,只是受牵累犯了错。”皇帝下诏让他们全部戍守边塞。适逢狄仁杰被来俊臣诬陷,守卫逐渐松懈,就求笔写信,放进棉衣内, 对监狱吏说:“天气正热,请交给家中拆除棉絮。”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信诉冤,于是免于死罪。万岁通天年间,契丹攻陷冀州,狄仁杰被提拔担任魏州刺使。前任刺使惧怕敌人来到,驱谴百姓保卫城池,修缮守城器械。狄仁杰到任后说:“敌人在远处,为何自己先使百姓疲劳?万一敌人前来,我自己处理这件事,何必预先劳烦你们呢?”全部把百姓放回到田间,百姓为他建立祠堂。突厥入侵赵州,定州,当时百姓很多都被胁迫跟着做坏事,贼人离开后,百姓害怕被杀,都逃跑藏起来了。狄仁杰书说:“希望赦免河北百姓,都不问罪。”皇帝答应了。武则天想立三思为太子,拿这件事情问宰相,众人都不敢回答。狄仁杰说:“匈奴侵犯边境,陛下让武三思招募勇士,过了一个月还不到千人。庐陵王代替他,不足十天就五万人。如今要继承皇位,非庐陵王不可。”当初,李昭德多次请求迎还太子,但是武则天都不答应,唯有狄仁杰常以母子天性来劝说,所以最终恢复了唐朝继承人。武则天想要造大佛像,估计费用数百万钱。狄仁杰劝谏说:“物品不会从天而降,最终由土地产出。不损害百姓利益,又从哪里得到呢?已经耽误农时,是放弃根本。”武则天因此罢除了这次劳役。圣历三年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9 分)

被文人所轻视的界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当今国画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工笔花鸟,都是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然而,据今已有数千年的传统绘画技法——界画,却遭到相当长时间的冷落。

中国画传统技法界画,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界画的技法日见成熟。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界画,他还评价了董伯仁的界画是“楼生人物,旷绝古今”。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父子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画风,并有较大的发展,界画技巧更为成熟。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李派风格的作品,其中《宫苑图》描画工细,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洋溢着唐王朝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把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十三种,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蠃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而界画并列其中。

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等对比绘法。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数万间佛寺落墨于数万计的图本,可谓是“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但是,界画也有其自身的弱点,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然而,在元代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元代有几位画家因向皇宫献界画而被重用,甚或升官。其中最著名者为何澄、王振鹏。何澄曾向皇帝进献界画佳作《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得到皇帝器重,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王振鹏很得元仁宗赏识,献上《大明宫图》,竭力迎合,仁宗赐他在秘书监任职。在献画风气的影响下,不少文人画家从事界画,即使非专职,亦兼而能之。

令人欣喜的是,界画在中国美术教学,特别是工笔画教学中,仍有一席之地。也许界画与昆曲有着同等的命运,如何改变文人对界画的轻视,使这一传统的绘画得以延续,很值得我们一思。

1.关于“界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B.“界画”突出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C.“界画”运用了对比绘法处理画面,如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

D.“界画”以画宗教建筑为主,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

2.下面不属于界画日渐没落原因的一项是                      (  )

A.界画过分精细,要求画者必须具备极深的绘画功底。

B.大多数文人画家为了纵情于一时灵感,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

C.由于艺术上的偏见,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

D.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界画和大写意、工笔花鸟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

B.界画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技法日见成熟,在唐代到达顶峰。

C.何澄因向皇帝进献界画《姑苏台》、《阿房宫》、《大明宫图》而得到皇帝器重。

D.界画在中国美术工笔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其命运已大大改善。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然而,你的邻居承受痛苦,却孕育着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式,以“青春”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组成文意连贯的排比句。(6分)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查看答案

指出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阿凡提到“信得过”食堂吃早点。看看端上桌的油条,阿凡提没吃,却伸出两个手指,按在油条的一端。“趁热吃吧,还等什么?”服务员走过来问。我看这油条干瘪瘦小,一定得病了,正在给它诊脉呢!”

 

查看答案

请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语录·论语》)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吾师道也,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