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5分)
读一本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
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 , ;读 , 。
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三处并加以改正。(6分)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人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 处: (2分)
第 处: (2分)
第 处: (2分)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①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②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④水池就是一切。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水池之外还存在有另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默写(任选一题作答,5分)
1.青泥何盘盘,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日六军同驻马,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2. ,血色罗裙翻酒污。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威振四海。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登高》七律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难问题 |
|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
|
C.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盛大 |
2.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B.不拘于时 |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而耻学于师 |
3.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
|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
|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
|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