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①2015年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福州举办...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①2015年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福州举办。②城运会既能反应一个城市体育运动发展水平,就能展示一个地区社会综合实力。③体育也是一种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④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都让当地城市面貌有了         的发展。⑤全国大型体育运动会落户福州,是福州新一轮发展的(qì)     机,必将促进我市双文明建设获得大丰收。⑥全市人民闻讯,无不欢欣鼓舞,精神振奋。

(1)第⑤句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

(2)第④句中,在横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             (1分)

(3)在本段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1分)

(4)本段文字有两处语病,指出其中一处并改正。

序号:         ,修改:                                                   (1分)

 

答案:(1)契(1分) (2)突飞猛进(1分) (3)“反应”改为“反映”(1分) (4)序号:  ②  ,修改: “就” 改为“也”    序号:  ④  ,修改:   删去“上海世博会” (指出并改正任意一处,均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尔来四万八千岁,                      。(李白《蜀道难》)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师者,                         。(韩愈《师说》)

8.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 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而白为黑 数:多次

B.乐正夔一足,乎 信:相信

C.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 进:进用,任用

D.吾穿井得一人穿:打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而审,为福矣/移其民于河东

B.昔者舜欲乐传教于天下/君臣固守窥周室

C.闻于宋君/士大夫

D.宋之丁氏家无井,出溉汲/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3分)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⑤非也,是己亥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第四段先对前面的论证进行总结,再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D.作者在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看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举例论证来以理服人,似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3分)

(2)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3分)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家》和《三国演义》)(12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于鸣凤却是一生的最后一天了。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

B.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唬得庞统魂飞魄散。

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军计划火烧赤壁,庞统受命往曹营献连环计,没想到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巧遇徐庶,被徐庶道破机关。

C.梅主动找到瑞珏交谈。瑞珏推心置腹,表示完全理解她和觉新的爱情悲剧,梅被她的大度与善良深深打动。此后,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D.许攸劝袁绍夜袭许昌,袁绍不听。许攸夜投曹操。曹操依许攸计谋,烧毁袁军乌巢粮屯,大胜。袁绍也去劫城,却中张辽之计,曹操乘胜追击,袁军四处溃散,袁绍父子仓皇北逃。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E. 公孙瓒战败,吕布举画戟要刺,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来战吕布,接着张飞挺丈八蛇矛也上阵夹攻,两人仍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掣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吕布力穷而退,刘、关、张紧追至虎牢关下。

2.填空题(2分)

(1)正月初九晚上看龙灯是          主持的。他命令轿夫们端着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身上射玩龙灯的人发出哀叫,痛苦地翻滚……场面触目惊心,显示“克”字辈地主老爷们的低级、无聊、野蛮。  

(2)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的被忘却了的青春,他贪婪地读着《        》、《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

3.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所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件事。(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