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战九胜,追千里北:败北,逃跑

B.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乡:从前,过去

C.与将军之以如秦节:符节

D.故圣人之所贵:重视,崇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重帷而见其手,请说之人之力而敝之

B.客闻伍子胥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之秦之道,之楚乎度我至军中,公

D.有汤武之贤,无桀纣之时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用“/”给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B.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C.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D.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4.文章列举了哪些具体的历史人事来论证“待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陈述。(4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貌适吾所甚恶也。(3分)

(2)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3分)

(3)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3分)

 

1.A 2.D 3.A 4.①姜太公在渭水垂钓以等待周文王重用②伍子胥在乡下耕作,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③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终于找到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5.(1)他的相貌恰好是我特别讨厌的。(2)有个门客向楚王说起这件事,(田鸠)就去见楚王。 (3)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 【解析】 1.北:败军,逃跑的军队 2.D均为连词,转折关系。A. 前者介词,趁着;后者介词,依靠、凭借。B.前者介词,拿,把;后者介词,因为。C.前者副词,竟然;后者副词,于是,这才。 3.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4.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答对一个记1分,答对2个记2分,答对3个记4分 5.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1)适、恶、判断句式分别计1分(2)于:对;言之于楚王: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田鸠(3)而:却,1分;句子通顺,2分 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 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间耕作。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趁机见到了惠王。也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木树叶都落尽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么它们就会争抢,不能制止住。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因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一段话最连贯、通顺的一项是                                     

①更要挖掘依以生发和显示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品质 ②总结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精神  ③进一步彰显湖南精神的文化厚度 ④例如哲学意蕴、文化内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等 ⑤否则,我们所提炼的精神就仅仅是“精神”,而非“湖南精神” ⑥既要关注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元素

A.②③④⑤⑥①

B.②①⑥③④⑤

C.⑥①②③④⑤

D.②⑥④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管韩朝两国关系陷入近十年来的最低谷,但作为韩朝合作与交流象征的开城工业园入

驻韩国企业数量却逆势上扬。

B.补偿渠道“三改二”后,公立医院的收费水平能否降下来,这是“看病贵”顽疾是否有治的关键。

C.网络用户利用网路服务实施侵犯著作权或者相关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书面通知服务者,要求其采取删除、屏蔽。

D.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轻则造成恐慌,重则侵犯公民或法人等的个体利益,危害的是社会管理秩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星光中学每年秋季对新生例行公事进行的“让我走近高中”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B.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人民的生活艰难拮据,他说:“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

C.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大批爱国人士毁家纾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坚苦斗争,‘慷慨为国。

D.一琴一鹤,边走边看的徒步旅游是一种灵活自由、老少咸宜的旅游方式。它把锻炼身体与观光游览有机地结合起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A.洗(dí)愧(zuò)饿(piǎo)屏息以待

B.手(wàn)桎梏(gù)攻(jié)博闻强识

C.袄(jiá)家(qìnɡ)雇(yōnɡ) 绿树成茵

D.怨(mán) 遣(chāi)柴(pǐ)锲而不舍

 

查看答案

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了矛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

请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以“主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700字;⑶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