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刘伟通过长时间的...

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刘伟通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一举斩获“中国达人秀”大赛的冠军。他用双脚熟练地弹奏钢琴的绝技让我顿生高山仰止之情。

B.“孩子的眼泪落在母亲心里,凝成了一根针”,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写在笔记本上。多做些寻章摘句的工作,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的。

C.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D.2011年11月26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巡逻执法指挥部,三人成虎,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

 

C 【解析】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写“绝技”对象错。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徽州火腿炖甲鱼和鲜笋炒肉闻名遐迩。

泸沽湖景区山清水秀,十一长假游人如织。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于一身。(旅游资讯)

B.《碟中谍4》登录北美各大影院,热议如潮。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2.3亿成交,创拍卖纪录。

萨顶顶春晚《万物生》受青睐。(娱乐快报)

C.反垄断局首张“重罚单”能否杀一儆百?

实现东亚的长治久安,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足球市场曾经一度乌烟障气,球迷一谈起足球就唉声叹气。(时政要闻)

D.收购价格波动大,不少中间商屯积棉花,牟取暴利。

华东铝业的铝冶炼和加工占湖南省绝大份额。

中美商贸联合会达成多项共识。(经济信息)

 

查看答案

作文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悟?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请写作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标题,自主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5分)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7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评论。(12分)

现在,全中国有超过三万万人啃英语,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

本来是外语的英语,在现代工业的中国,许多人却把它当成了母语来学,而真正的母语反倒放在一边了。出现了说英语时是侃侃而谈,流利非常,说汉语时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写英语时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写汉语时是提笔忘字,颠三倒四。不说那些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好,对外交流多的大都市里,这样会外语、不会母语,讲英文、不讲中文的时髦者较普遍。

近些年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不问客观情况,不管实际需要,无论是考学,还是考职称;也无论是学中文,也还是学历史,都要把外语当作必考科目。不管你有没有用,也不管你专业水平如何,只要外语没有达到一定的等级,你就休想过关。即使是一些从来也不需要使用外语的行业,在考职称时,外语也成了硬指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