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悟?你从中受到哪...

作文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悟?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请写作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标题,自主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解析】这道作文题从时代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做到传统与现代相融,永恒与时尚相伴。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中学生作文训练中所倡导的“绿色作文”和“本色作文”的训练思想。以“心”为话题作文,虽然含有极其丰富的比喻意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真正理解话题深刻的内涵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命题人通过具体的语言引领,对“心”和“舞台”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使学生在立意方面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可以让学生在考场中迅速的打开思路,较好的降低了审题难度,减少了审题障碍。由央视的经典广告词引入,学生也会感到新鲜与亲切,同时也会更好的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拓展自己的语文学习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切中现今青年学生间的理想不明、意志不坚、心胸狭窄等时弊。如真正切题,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话题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思考人生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5分)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7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评论。(12分)

现在,全中国有超过三万万人啃英语,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

本来是外语的英语,在现代工业的中国,许多人却把它当成了母语来学,而真正的母语反倒放在一边了。出现了说英语时是侃侃而谈,流利非常,说汉语时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写英语时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写汉语时是提笔忘字,颠三倒四。不说那些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好,对外交流多的大都市里,这样会外语、不会母语,讲英文、不讲中文的时髦者较普遍。

近些年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不问客观情况,不管实际需要,无论是考学,还是考职称;也无论是学中文,也还是学历史,都要把外语当作必考科目。不管你有没有用,也不管你专业水平如何,只要外语没有达到一定的等级,你就休想过关。即使是一些从来也不需要使用外语的行业,在考职称时,外语也成了硬指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练习。(7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1.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                         。(2分)

2.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①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②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注】①劬(qú):勤劳,劳苦。 ②窳(yǔ):懒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每令人往   莫:不要

B.楚边亭旦而瓜行: 巡察

C.恕然以志自惛也丑:以为羞耻

D.故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怒亭瓜之恶也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梁亭觉之,请其尉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楚亭怪而察之,则梁边亭也以其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边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边亭之瓜。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3分)

(3)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