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70分) 2012年3月福建江夏学院...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70分)

2012年3月福建江夏学院的校园里出现了一爿试经营1周的无人小店。小店没有门面,主要由两个帐篷和两张长桌组成,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用品,每件商品上都贴着小小的价格标签;无人值守。两张桌子上,分别放着一个自动投币纸箱,上面写着大大的两个字:诚信。

实验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很惊喜:店主没有亏损,相反还略有盈利;来买东西的同学也有全新的体验——既为自己受到别人的信任而感动,也为自己维护了这份信任而自豪。在这里,诚信,成了人们“向善”的引力。

生活中,成为“‘向善’的引力”的事、人或某种品质还有很多。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

请以《小议“向善”的引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

 

略 【解析】释题——“向善”的引力 (1)向善,动词性短语,意“趋向善”。 (2)整个题目,即为“谈谈向善的力量”。 (注意不要把“向善”等同于“善”来写。请区分:“善,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向善,能激发出这种美好的品质) (3)“引力”的理【解析】 存在于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的力。(如:“向善的引力并不来自于外界”/”这就体现了社会向善的引力……其中的“引力”恐怕是“动力/推力”) 本题意图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向善”,它为什么能对人产生“向善”的吸引力,其背后的的意义、价值、重要性何在。本文谈“为什么”更有话可说。 一般思路 一些分论点 “向善”能让人感悟美好,抒发情感; “向善”能减缓人们内心的焦虑,抚慰心灵; “向善”宣示了真与善良、爱和希望 ; “向善”能帮助我们重拾信心 “向善”能唤醒信念/精神/价值观 材料 比尔 盖茨、陈光标等的捐款 “壹基金”等慈善组织 自然灾害中的相助,守望 菲律宾人质事件中,枪手释放了小孩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5.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人世几回伤往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7.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8.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一题目:“怀故居”。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5分)

2.“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学校园广播站播出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内容,在语言表述上有四处

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4分)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①,学校团委拟举办一次国庆征文活动②,要求全校同学每人都要撰写一篇征文③。内容反映祖国的悠久历史④,讴歌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⑤,文体不限⑥,不超过1500字⑦。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⑧,佳作将在校园文学《新芽》上发表⑨。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⑩,从即日起截止到5月30日11。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查看答案

(4分)仿照下面“自然的启示”类的警句,自选两种事物,写两个借物喻人、托物抒怀的警句。

例如:稻穗——空虚者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沙发——软弱不一定就是无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