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共6分) 1.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共6分)

1.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2.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氓》)

3.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

《无题》)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对1空1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①晋臣:辛弃疾的朋友,写有《落梅词》。 ②雨僝(chán)风僽(zhòu):风雨交相摧折。③醇酎(zhòu):醇美的浓酒。

1.“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和“轻薄荡子难久”分别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情景?(3分)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  疾苦

B.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

C.屡杀大臣,鬻卖官官司

D.拜住以海运粮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问宿卫之臣左右舆拜住画相海云寺

B.帝悦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朕委卿大任者告逆谋

D.以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生异谋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3分)(   )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夺其官,仆其碑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尤 恶 平 章 王 毅 右 丞 高 昉 因 京 诸 仓 粮 储 失 陷 欲 奏 诛 之 拜 住 密 言 于 帝 论 道 经 邦 宰 相 事 也 以 金 谷 细 务 责 之 可 乎 帝 然 之 俱 得 不 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3分)

②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5分。

晚宴

一场关于男人比女人谁更加勇敢的争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

——题记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社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橼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年轻的女士认为,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是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的时代了。少校则不以为然。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妇女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呢?虽然也可能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一下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那位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橼子——那是最可能有蛇藏身的地方--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个角落里,仆人们正在等着上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餐桌下面。

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跳开,并向其他人发出警告。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致使蛇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得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

“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自制能力,我数三百下——也就是五分钟——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

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二十个人都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当他数到“ 280”时,突然从眼角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他跳起来把通往走廊的门“砰”地紧紧关上,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

“你刚刚说得对,少校!”男主人大声说."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显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范例。”

“且慢。”那个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那条眼镜蛇在屋子里呢?”

女主人脸上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5分)

2.文中两处画线部分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3.小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男人、女人谁更勇敢的争论,那么你认为究竟是谁更勇敢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