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大自然是...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⑤④②⑥

D.③⑥④①②⑤

 

A 【解析】③①⑥⑤范围由大至小,由“世界”而“人间”,然后是“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最后才到大小三十六峰。②是对前面的小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服有了很大改进。美国航天局投入使用的最新式宇航服造价之高达3000多万美元之巨。

B.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历史文化的魅力。

C.从瘦肉精、苏丹红到孔雀石绿,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态势,已是当务之急。

D.曾经陷入僵局的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迫/颜 试/和 弹/甲

B.利/息/连/

C.侯/窥伺抹黑/布非/发

D.芳/馆/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所誉,以为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知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都闭门旗帜 偃:放倒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之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喜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功封西江县公又自功安社稷

B.大败以弱

C.贼退还石头尝陪乐游禊饮,白帝曰

D.五言诗邑里所誉

3.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3分)(   )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      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3分)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啊,轮椅

——谨以此文悼念远行的史铁生

高洪波

⑴他坐在轮椅上,左轮是月亮,右轮是太阳。他的微笑因而显得灿烂,又充满温柔。

⑵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大手使着劲,像推走一座山。他静静地微笑,暗暗地使劲,可能还偶尔悄悄咬紧牙关,这一切都属于题外话,眼前要做的事,是登上五台山上这所最著名的寺庙。

⑶他是残疾人,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曾有过颀长的双腿,并且用这双腿丈量过陕北的山村,放牧过文静的牛羊们。可是今天他站不起来,尽管他的灵魂傲然倔犟地屹立着,肉体却早在许多年前就可耻地背叛了他。将他置于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⑷他是残疾人,但他又不是一般的残疾人。他的朋友很多,而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多。他的朋友们又极好,“仗义”。不久前他乘飞机走了一趟海南岛,事后有人逗他,说他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他笑了,承认这是事实。   从海南岛归来,没多久又接到一位老朋友的信,邀他到外地游览。紧接着老朋友来到北京,不容分说把他往背上一驮,上了火车,有点像绑架!

⑸老朋友如今正在轮椅旁擦汗,他发誓要让他来五台山,他还发誓把他背到五台山顶还愿,究竟谁还谁的愿,待考。

⑹他和他,就这样静静地倚着轮椅,仰望着鲁智深醉打过的山门,小憩着,微笑着。轮椅上的他递给他一支烟,又代他点燃;轮椅下的他掏出手绢,替他拭去头上的汗珠,一派和谐和静谧,在这无言的动作里氤氲成几缕温馨。

⑺歇足了,他推起轮椅,向漫坡上的寺门挺进。他坐在轮椅上,用手竭力减轻他的负担,两个朋友,在炎炎夏日下,晒成一座绝美的雕塑。轮椅一寸寸向上移动,一寸寸接近山门,他和他,静止者和运动者,仿佛都被这轮椅吸附住一样,更像被山路黏结在了一处,每走一步,都显出几分庄重、严肃。

⑻路旁拐角处,坐着一位乞讨者,用哀怨的声调唱着自己的苦难。乞讨者年纪不大,可是分明也伤残了腿脚,面前还铺一块写满了字的白布,一见到他们走来,乞讨者停止了吟唱,呆呆地盯住轮椅上的他,他还给乞讨者以同样的凝视,继而是微笑;轮椅下的他摸索着衣袋,代表老朋友,向乞讨者表示了物质上的同情和慰藉。

⑼他们又向上升去,身后响起乞讨者的歌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又在忌妒他们这种和谐的友谊。这歌声,一直陪伴他们的轮椅滚动,很远很远。

⑽山门到了。

⑾轮椅上不了台阶,更迈不过门槛。佛们坐在大雄宝殿里等待着,用缭绕的香烟发出召唤。做法事的铙钹木鱼,活泼泼地开始了律动,僧侣们诵经的声音陡然响起,他和他都感受到了冥冥中的一股大力。

⑿他伏下身子,把老朋友背出轮椅,迈入庄严的佛殿;有人帮忙推过轮椅,虽然无法拜上两拜,可毕竟是见到了五台山上的菩萨。坐在轮椅上,他在佛殿里缓移着,看天王们的古怪兵器,看罗汉们惊诧的面目表情,以及古朴珍贵的壁画,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⒀做法事的僧众们声音愈加高亢响亮,木鱼声伴着诵经声。他和他注视、聆听着这一切。

⒁他来到了五台山,这本身已近乎奇迹,还愿?还什么愿?

⒂他和他用一辆轮椅,进行了一次慈航普度的试验吗?

⒃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他们快活地交谈着,轻松地告别了五台山。

⒄下山时,轮椅急匆匆地滚动,左轮仍然像月亮,右轮依旧如太阳。只不过他的微笑因友谊的滋润显得愈加明亮,愈加温柔,而且还多了几分恬静的满足。

⒅佛、佛光,以及生与死、色与空、爱与恨、善与恶等等等等佛的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仿佛齐齐涌注到他的脑海。他的微笑于是愈加成熟、深沉。

⒆他和他,就这样走向远方。我想,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

2011年1月4日

1.路旁的乞讨者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

2.文章多处写了史铁生的“微笑”,请结合文本品味三处“微笑”的含义。(5分)

①他静静地微笑(第2段)

②继而是微笑(第8段)

③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第12段)

3.文末说:“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路途中吗?”文中体现了怎样的美?(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