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是指必...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

请以“必修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略 【解析】认真研读提示语,是审题的第一步骤。提示语共有三句,第一句揭示了“必修课”的内涵性特征——“必须学习”,即要求“必修课”内容必须含有对人生成长、生命成熟、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正面推动的必要性因素,因此,“苦难”、“寂寞”、“失败”、“孤独”……不能算“必修课”,而“正视苦难”、“耐住寂寞”、“从失败中崛起”、“慎独”……才是“必修课”。第二句是从时间、空间角度开启思维,据“校内”理解,语数英自然可算是“必修课”。第三句话指出“必修课”的强制性及自觉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特征。 “必修课”的命题意图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社会历程中那些必须时常加以温习、修炼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正处于逐渐消失、弱化的状态。“必修”二字强调的是该事物的必要性而非充分性,换言之,是该事物对人生成长、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价值。扣住“必修课”的“必要性”和“成长性”两个内涵,才算是至切题意。 【构思指瑕】 1. 停留于“是什么”式的表象描述,而缺少“为什么”的理性分析。比如有同学写“孝道”应成为人生必修课,此立意不错,可惜的是,文章主体部分罗列如今不孝的种种表现,而没有分析不孝带来的危害以及“孝道”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性意义。此算部分偏离题意,此属四类卷。 2. 并列式的“伪议论”。比如有同学的分论点是“奉献应成为必修课”、“诚信应成为必修课”、“责任应成为必修课”,全文缺少统一集中的中心,而且没有议论文应有的事理分析。此类卷属四类卷。洪培欣语文网 3. 停留于概念边缘的泛泛而谈,而没有对概念的精准剖析。比如视“必修课”为一个笼统性概念,谈“必修课”对人生的意义,开口大且浮于表层,此类卷当属三类下。 4. 穿靴戴帽的套作仿袭。比如有同学首尾指出“朴与华”是“必修课”,主体部分大谈“朴与华”而置“必修课”的特征于为顾,此类卷当属四类下或五类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将媒体的责任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每点不超过30个字。(6分)

2011年3月,日本宫城县发生了大地震及海啸。灾情非常严重,当地居民的处境十分危险,但在记者的报道中,没有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灾民呼天喊地的悲惨镜头,没有任何放大和传播恐惧的报道。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报道是:人们自觉排队打公共电话的画面;各类社会团体都开放它的事务所作为庇护中心,为灾民提供食宿的通报以及政府提供的减轻灾情的实用信息。有人说:“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笑时,不让大家笑得太狂妄。”日本媒体的表现,让我们对这句话有更具体的认识,媒体的责任有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每点不超过15个字)(6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人的呼吸系统,天然地有着阻挡污染物的能力,但对于微小的颗粒物,呼吸系统的屏障就无能为力。细小的颗粒物穿越屏障以后,就开始以各种形式在呼吸道中兴风作浪,一个最直接的方式是,这些细微的颗粒物本身,滞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症。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或空气中的致癌物,搭着“顺风车”,进入我们的身体,造成感染甚至诱发癌症。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查看答案

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10分)

1.               ,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7.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梧桐更兼细雨,                      。(李清照《声声慢》)

9.           ,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不见①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匡山”是李白曾经居住读书的场所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孺子,来前客   揖拜

B.吾甚于郎君    羞愧

C.固,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之    指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愤之,坚苦持气节      有司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B.休担则取书读        天子有大科

C.蔚州魏公乃其老病上闻    家世学行师表晋中

D.俄而有负薪归者       时征士中报罢年老者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3分)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5..用“/”给文段中下划波浪线句子断句。(4分)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