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放过星星 [俄罗斯]维克多·德拉贡斯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放过星星

[俄罗斯]维克多·德拉贡斯基

“这栋小别墅建好已经好多年了,”主人边抚摩着墙壁边得意地说,“十年前我在一家建筑工程局当领导,那个地方嘛,各种板材、门窗应有尽有。而我是领导,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所以每个月报预算时,我多报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些小事没人发现。就这样,别墅很快就建起来了。你看,挺好吧?五个房间,一个露台,一个仓库,还有一个车库。这个小院子也不错吧?这块地我弄到得更早,那时候我还在土地管理局管事呢!”

“是不错,”客人说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房子的基座还是砖的呢。”

“基座?这是后建的,”主人说,“在建筑工程局工作一年后,我又被调到了一家砖厂。怎么样?这砖也没得说吧?都是耐火砖。看够了吗?咱们进屋吃饭去吧。兄弟,把鞋好好擦擦,屋子里有地毯,别踩脏了。从砖厂调出来后,我又去了鸟兹别克地毯厂在莫斯科的一个分厂,那儿生产的地毯漂亮极了,我攒了七八块呢……你快坐下,别拘束。不管怎么说,咱们是亲戚嘛。你的日子过得太清贫了,虽然你只是在学校教书,可想弄点儿东西也不难,你只要肯动脑筋就行……”

“不行,对不起,”客人的情绪有些激动,“我做不到……”

“快请坐,”主人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坐到沙发上来,你看我这儿摆着的这套家具。我能在家具厂白干吗?家具厂的头儿可不好当,活太多!那些结婚的、乔迁的都等着买家具呢。我这套家具是当次品弄来的,梳妆台上掉了一颗螺丝钉,大衣柜的把手有点晃动,当然,这就是次品。虽然是次品,也不能扔了吧,那就给我拉家里来吧……来吃饭吧,快坐下,咱们先喝一杯。”

主人把一只装满酒的酒杯推到了客人的眼前。

客人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那只晶莹剔透的高脚杯。

“我怕把这只杯子打碎了,”他看着眼前这只杯子,目光越来越凝重了,“这只杯子可是非常罕见的艺术品,不应该用来喝酒,而应该摆在展览馆里!”

“真让你说对了!”主人大叫了一声,“有一次,我负责办一个展览,就把一部分展品找了个借口留下了,我说这些展品在运输途中损毁了……干杯,祝你越来越健康!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次展览!常言道:经常喝酒,没钱买房。咱们是酒照喝,房照买。你能来太好了,多吃点。这种鱼在你们那里是不是见不到啊?红鱼子呢?牛排呢?多吃点,别客气!现在我老了,就调到一家食品超市当负责人去了。超市虽然不大,但肯定够咱们这辈子的了。咱们又能吃多少?咱们国家这么大,这点儿小事没人管……”

二人酒足饭饱。

“咱们出去散散步吧,”主人说,“吃完晚饭不出去走走,睡眠不好。咱们就在我家的院子里走走,我这个院子够大了,你不用担心。你闻到花香了吗?这是我在市绿化管理局工作时弄来的,这种花非常罕见,是市政府当时为普希金博物馆从什么地方买来的。你闻到了吗?这种花的气味怎么样?——别叫了!”主人说着,突然朝一只用锁链锁着的公狗喊了一声。“你连自己人也不认识了吗?这是纯种瑞士灵獒,得过冠军。我以前在一家育犬基地当过经理……”

不远处,有一只公鸡已经开始报晓。

“这是一只荷兰鸡,”主人说,“我在……”

“您还在养鸡场当过领导?”客人问了一句。

“是啊,”主人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客人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来越忧郁,一种莫名的激动使他喘不过气来,他面色苍白地仰望着苍穹。

“星星啊,星星,”他动情地说,“你们是那么遥远,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又是那么明亮,那么晶莹……”

“可不是嘛,”主人这时也精神一振,“你看那颗星星最大,最亮,油汪汪、水淋淋的。我在天文馆……”

“不许动星星!”还没等主人说完,客人突然怒不可遏地大声喊道,“你这个混蛋,你给我滚远点儿!你不能再打星星的主意了!大家需要星星,孩子们也需要星星,你总得给孩子们留下点儿什么吧!”

(李冬梅编译,有删改)

1.分析概括小说中“主人”的形象特点。(4分)

2.小说中的“客人”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情绪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

3.人物语言描写在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4分)

4.小说结尾部分,“客人”怒斥“主人”,要求他“不能再打星星的主意了”。请结合全文,对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的用意进行探究。(6分)

 

1.小说中的“主人”是—个贪婪、无耻的腐败官员的典型形象。他极度贪心,在每个任职上都贪污,大大小小的财物都伸手;他手段卑劣,用各种名目将国家财产据为已有,他厚颜无耻,对贪污资财不以为辱,还自鸣得意,炫耀于人。 2.“客人”是一个有正义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知识分子。他的情绪态度随着“主人”贪污行为越来越多地展示而变化着,他先是深深地叹气,然后目光越来越凝重,后来情绪激动以致面色苍白,最后怒不可遏地对“主人”大声呵斥。(4分。) 3.①推动故事情节一步步展开;②透过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的神态、行为乃至心理活动都显现出来;③小说的主旨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逐步揭示出来的。 4.①这一情节既是小说的高潮,也是结局,小说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这一情节带有夸张和荒诞色彩,连天上的星星都可能不放过,突出了“主人”的极度贪婪。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表达了对贪腐官员的愤恨和嘲讽,希望腐败现象消失,给百姓和子孙后代一个清明美好的世界。④点明和照应了小说的题目“放过星星”。(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题目要求分析+概括。答题思路:首先通过阅读原文我们发现“主人”走到哪贪到哪,而且理直气壮,可以概括为贪婪、无耻。然后具体分点说明他是如何贪婪、无耻,语言要简洁明了。(对人物形象基本概括和具体分析各2分)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一共两问。第一问:从最后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客人的观点与主人相对立,所以客人应是具有正义感的人,关心大家和孩子,也就是关心社会和未来。因而我们总结出他是一个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知识分子。第二问: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例如“客人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来越忧郁,一种莫名的激动使他喘不过气来,他面色苍白地仰望着苍穹”,“客人突然怒不可遏地大声喊道”等,可总结出答案。 (对两问的回答各2分。) 3.本题考查小说结构特点。本文特色在于通过语言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心理,性格。最终展示小语主旨。分条总结,注意术语的使用。(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如从线索、结构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4.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与表达方式,即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尾一般起着回应开头,或深化主题,或点明主旨。结合全文,我们发现,从思想内容上来说,结尾通过“客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对“主人”的憎恶之情;从表达方式上来说,结尾照应的开头,点明了主旨。回答此题时,一定不要脱离原文,结合文章分条列出。意思接近即可得分。(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文段空缺的A、B、c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谐调。(4分)

多少次,我们不遗余力地去追寻那远方的神奇,    A    。我们欢呼雀跃翘望高悬天际的彩虹,    B        C    ,却没有用心聆听窗外小鸟婉转的啼唱;我们千里跋涉去寻觅奇花异卉,却没有意识到路边蔷薇细细的馨香。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的画线句子中,有的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错误,请找出4处,先写出有错误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③以《西游记》为例,20世纪以来曾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动画片《大闹天宫》、戏曲片《三打白骨精》、周星驰《大话西游》等电影、央视版和张纪中版《西游记》等电视剧,都改变着人们对《西游记》的固有认知,④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偶像和后现代情圣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但是,正如孙悟空固然有七十二变,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一样,⑤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随之不断呈现出新风貌,但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则是一成不变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云天小区房价走势变化的基本特点,不使用具体数字(包括年份),含标点不超过35字。(4分)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

           ▲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登东皋以舒啸,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渔舟唱晚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他山之石,           ▲        。(《诗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梦入关

韦 庄

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吴门梦故山

赵 嘏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4分)

2.两诗写“月”—“满”—“堕”,但其作用却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