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竹到水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 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桶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地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 “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菱草上拼下一把“高苗”撤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钓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掂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嗅,快些回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起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选自《广州日报》2011·09·29)

1.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2.文章第三段写到祖父,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

3.“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 ”这句话表现了水乡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4.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1.运用比喻、拟人手法,(1分)从听觉、视觉的角度,(1分)选取特定的场景,展现水乡的生活情趣,(1分)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1分)。(意思对即可) 2.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对"我们"与祖父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4分。内容、结构各2分) 3.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对水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惜;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追思。 4.人水鸟的关系:要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与传承。(6分。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段,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及语言等,即分析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答题时可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变化快体现出眷恋,失落与概叹,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4.本题属于探究题,可结合文中人与环境的关系,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在,出境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形象,海外一些媒体把这看作是中国游客的“通病”。为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横幅,要求用对偶修辞,主题鲜明,语言得体,每句不超过10个字。(4分)

 

查看答案

期中考试结束,有一位同学找老师倾诉成绩不理想的苦恼。请你根据情境,将下面的师生对话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每空字数不得超过二十个字。(4分)

【师生对话】

同学:老师,我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找您聊聊吗?

老师:好的,没问题。

同学:①                                                                 

老师:答错题是很正常的,犯错也会有收获。

同学:②                                                                 

老师:你确实在努力,但可能没有注意到学习的方法和效率。

同学:老师,我真的成了劣等生了吗?

老师:③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儒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体现为仁爱、和谐、道德、礼仪、义利、孝亲 德治、民本、人格修养等而非其宗教性的儒学精神认知、认可和践行的过程中所产生和积累的儒学自身的内发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孟尝高洁,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膝王阁序》)

2.思君令人老,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3.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楚辞·渔父》)

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沟《六国论》)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

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