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贺铸 秋水斜阳演漆金,远山隐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贺铸

秋水斜阳演漆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注]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注]西楼,指苏州观风楼。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你认为上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4分)

2.结合全诗,赏析“只无人与共登临”一句。(4分)

 

1.①远近结合。由远及近,先写远处的斜阳,流水,山林,再写近处的村落。 ②以声衬静(视听结合)。几下捣衣声打破了秋天的宁静,突出了秋景的孤寂。 ③寓情于景。萧瑟的秋景里,蕴含了作者孤独的感情。    (4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满分) 2.①这句是全词的“词眼”,有画龙点睛之妙。②点明别后登临,物是人非的凄凉伤感。(4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明)王慎中

嘉靖二十三年,制[注]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藉,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足之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举。不知司柄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

黜陟之典,固将论贤不肖,以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下焉。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斤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

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亊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狼局冗司之末也。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呈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宜,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烁自喜。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不亦可乎?

[注]制:指皇帝的命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当黜天下                       陟:提拔

B. 于治行                           效:表现

C. 其骸骨之武健                     课:考核

D. 皆程君之去                       恨:怨恨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兴学成材为任              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B 则有名                           以予故,咸以愚辱

C则贤不肖之论                      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其所教诸生              此无他,民同乐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教授程龙峰耳聪目明,意气未衰,工作卖力,有点伤病但已痊愈,上司却把他当做病人,罢免了他的学官职务。

B. 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官吏制度作了尖锐的指摘,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而不是身体状况,何况程龙峰本身无病。

C. 按照古代敬老尊师的传统,程龙峰即使真的有病,也不该受这样的待遇,老师毕竟是凭借懂得道理而获得人们尊重。

D. 国子监博士程龙峰的上司借口程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议论透彻,文字畅快。

4.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4分)

(2)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牵动着世界神经的玛雅文化其实早已衰落,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一把把大火,让玛雅人图文记载的资料损失殆尽,所幸的是玛雅人也非常善于用石头来表迷自己的文化。玛雅文化虽然发展缓慢,却保留着它的原始状态。对墨西哥玛雅文化中的三维立体石阵以及石刻画图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其与中国龙的相似之处。

玛雅人巨型石阵是玛雅文化的象形立体教育课本。把这个整体格局看清楚,再跟中国文化一比较,就很容易从整体上破解玛雅文化的秘密。实际上,这个巨型石阵就是人体五脏分布图的外显,两者刚好一模一样,方位都是一样的:中央对应脾脏,南边对应心脏,东边对应肝脏,西边对应肺脏,北方的水潭刚好对应肾脏。

南边对应心脏,玛雅人是用金字塔的方式表述的。这个地方是一个龙头,每年只有两天——9月21日和9月22日,太阳光照到这里,就会显出龙的整体形态,构成了建筑学上的奇观。中国汉代的应龙,就有这种龙的特点,宽舌、犬齿。东边对应肝脏,它里面有一条青龙,玛雅人用很宏伟的建筑来代表人类肝脏里面存在的问题,而中国的《内经图》用文字把肝脏里面的内容描述得比较详细清楚。北方对应肾脏,巨型石阵的北方是一个水潭,永潭的全息图像是一个乌龟、一条蛇,、这两个肉眼看不到的生命在里面主持工作。在中国文化里面肾脏居北属水,使用龟和蛇来代表,而龟和蛇构成了中国龙的部分特征。

在西方很有名的玛雅壁画《修身七返图》(有七个“返图”)中“三返图”•与“四返图”中都有灵蛇图样。“三返图”中的灵蛇是软的,但是“四返图”中的这一个灵蛇就能昂起头来,表示它慧眼的功能明显增强了。西方人把“七返图”翻译为“发起人坐在羽蛇神面前的腾云御座上”。玛雅人奉为重要神明的羽蛇神,在头形、身形及艺术表现手法(如云纹、弯须)上,与中国的龙有相像之处。羽蛇神羽扇作尾,保留蛇身本形;而中国龙在蛇身这个基本形态之上又添加了那么多特异功能,几乎把动物界飞禽走兽游鱼的特长集于一身。

文化的表象真是太有趣了。文化制造出那么多特殊的符号和象征,它们既是对原始记忆的复写,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建设,所以,当我们在地域上如此遥遥相隔的文化中看到它们的相似性时,才会那么惊奇和激动。

1.下列关于“玛雅文化”、“中国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玛雅人石阵以及石刻画图中能够找到其与中国龙相似的地方。

B. 在特定时间的阳光照射下,石阵的金字塔会显出一条宽舌、犬齿的龙。

C. 《内经图》描述,龟和蛇在肾脏里工作,它们构成了中国龙的部分特征。

D. 中国龙是把蛇、鸟等飞禽走兽游鱼的特长集于一身的文化符号。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玛雅人的图文资料损失殆尽,不过凭借其它的方式,玛雅文化仍得以保留。

B. 玛雅石阵是人体五脏分布图的外显,从石阵五方中都能找到中国龙的影子。

C. 《修身七返图》中的灵蛇、羽蛇神在头形、身形等方面与中国龙有相像之处。

D. 文化的表象制造出了很多特殊的符号和象征,复写了各民族的原始记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玛雅文化的原始状态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表明石头是一种最好的文化载体。

B. 在玛雅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中,可以用中国文化破解玛雅文化的千古之谜。

C. 中国龙比玛雅羽蛇神具有更多的特异功能,说明中华民族更具有艺术创造力。

D. 在遥遥相隔的文化中找到彼此的相似性,对人类文化建设有继往开来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凝咽    寻觅     杳无音信     前合后偃

B.喟然    料峭     精思傅会     羌管弄晴

C.藩属    珠矶     玉簪螺髻     献愁供恨

D.故垒    箫鼓     拾人牙惠     舞榭歌台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子(xiē)    绣(tà)        候(dī)        繁文节(rǔ)

B.盗(zhí)    罪(qiān)   汗涔(cén)    机而动(sì)  

C.贼 (mào)   天(zhàn)      傲(jù)       前后继(pū)

D.钝(nǔ)     贿(lù)        毛(dān)       连公府(p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直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地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余华《兄弟·后记》)

    这段话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