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在陶渊明家乡感悟中国智慧(节选) 于 丹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

在陶渊明家乡感悟中国智慧(节选)  于 丹

一座庐山,蕴含着多少秘密,这里面有一种纵横的飞扬,有一种禅意的幽深,同时也隐居着中国真正的高士。中国历史上,隐士非常多,但真隐士少。很多人隐居在一座山,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不过是走一条终南之径。陶渊明这个人是真的不要,只说两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真的不要。

第一,谁不炫耀自己祖上,屈原写《离骚》,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说我祖上就是皇帝的后裔,我多么根正苗红。陶渊明的祖上是何等风光,陶侃一路下来,有的是炫耀。但陶渊明不要。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宅前有五柳树,号五柳先生。家贫也没关系,只要自己乐呵。写文章不发表没关系,自娱自乐行吗?好读书,不求甚解,欣然忘食。我们今天有这么超越的人吗?我们今天谁不抱怨,要这要那。人家却什么都不要,无非好个酒。但他喝酒喝得多么天真。他自己弄了架琴,号称素琴,素到一根琴弦都没有。说白了就是块木头,但是他抱着那块木头很稀罕,稍微有点钱就开始买酒,无论贵贱,就把大家拉来一起喝酒,没喝多久,他先喝高了,然后就说,我醉欲眠君且去。今天我们看来,他的行为任性猖狂,但是他是有知音的,那个远道来的客人,那个李太白,写了一首小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如果一个人真的不要,如果一架琴可以去掉琴弦,那你就足可以鉴别什么叫“大音自成曲。天籁和鸣,自在人心。”在陶渊明这里,一切有弦之物是用不到的,这是我说他的第一点不要。

第二点不要。他一生的生活,就围绕着庐山,但是他的诗,提过一次庐山吗?没有。他连这个显赫的名字都不要。他把它看作是那么自然,闲在的一座寻常山。“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自自然然浮现在你眼前的那座山,居然就是庐山。他有时候管这座山叫东山,有时候叫西山,因为他穷困潦倒,不停地搬家,使得庐山一会儿在他西边,一会儿在他南边,在他眼里,就是座普通的山嘛。一个普通的人,一座普通的山,一同千古不朽。我真希望在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向陶渊明学习,学他的寻常心。他说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今天烦的是外面的环境吗?是人事的纠葛吗?真正的奥秘只有一点,我们的心还不够远。如果你的心真能那样辽远的话,那么一瞬间,你的心,就拥有了隐逸的田园。田园不是一片土地,田园不是一方山岭,田园是人心里的净土,但是,心要远。陶渊明的诗里面说“守拙归园田”,我们今天认为这个拙笨的拙字不是好词,经常听人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拙呀,你要工呀,你要巧呀。陶渊明不光宣称自己拙,他还守这份拙。在我们这个极尽工巧的时代,他是一个守拙的人。谁守得住这份心,谁就拥有田园。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那么多鹰击长空,翩翩翱翔,自由之致的人。陶渊明是怎么说的,“众鸟皆有托,吾亦爱吾庐。”他不歌颂雄鹰,不歌颂海鸥,他歌颂一只小鸟,这么平常的一只小鸟。常常想起八十年代,北岛著名的一句诗:“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宁愿做一个人。”其实,做一个人,不比做一个英雄简单。陶渊明甚至是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宁愿做一个人。所以我说,陶渊明是中国历史的大英雄,是真隐士,他是大隐隐于市,红尘之中不失田园。陶渊明,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说,在陶渊明的故乡,还用得着我来讲文化吗?我们共同去体会这一方土地上的平常心吧。我相信每一个外来人,在这片土地上,会有白居易那样的感受,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真正对文化致敬的人,会因为诸多的理由热泪盈眶。为什么这些过往的墨客,在这里会留下不朽的诗篇。是因为这片土地,这方山峦,有它不可替代的幸运。因此,当我们向遥远的星空致意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脚下这方热土。

1.作者用什么手法引出中心人物陶渊明?请具体说明。(2分)

2.作者用哪两件事说明“陶渊明这个人是真的不要”?请具体说明。(4分)

3.从作者所说的陶渊明的两个“不要”,你感悟到哪些中国智慧?请简要概括。(4分)

 

1.对比手法。将假隐士很多和真隐士极少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中国真正的高士——隐居于庐山的陶渊明。 2.①不炫耀自己的祖上。陶渊明的祖上虽然很风光,但他从不炫耀自己根正苗红。 ②隐居庐山却从不提庐山。庐山虽然是一座名山,但陶渊明把它看作一座寻常的山。(4分) 3.①不炫耀,低调行事; ②不功利,淡泊明志; ③不躁动,宁静闲适; ④不媚俗,自然朴实; ⑤不工巧,守拙养直。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2分,手法1分,对比点1分。 2.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3.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4分,答到4点满分,大意相同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映带左右 (围绕)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要)

③因寄所托(随着)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发出声音)

⑤微风鼓浪(振动)

⑥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满意)

⑧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⑨昼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

A.①②⑥⑧

B.①③⑤⑧

C.④⑤⑥⑨

D.③⑤⑦⑨

 

查看答案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                        ,令人目眩。

① 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

② 地方狭小的只有炕几

③ 前墙正对着万丈深渊

④ 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丘

⑤ 有的是一条金牛

⑥ 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爪篱

⑦ 有的是一根棒槌

⑧ 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

A.③ ④ ② ① ⑤ ⑦ ⑧ ⑥

B.④ ③ ① ② ⑧ ⑥ ⑤ ⑦

C.⑧ ⑤ ⑥ ⑦ ① ② ③ ④

D.⑥ ⑦ ⑧ ⑤ ① ② ④ 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汪总工程师肯定河南省铁路技术改造总公司对全省铁路电力化改造的设想是无可指责的。

B.如贵公司不履行本协定中的有关义务,那么又有谁能担保我们之间的贸易能顺利进行呢?

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造。

D.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屈原作传的人,而先秦古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且在为屈原立传时他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激情。

 

查看答案

划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青城山巧夺天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踯躅明月铛沧海一栗鼓瑟吹笙

B.羁鸟挖墙角流殇曲水戳力同心

C.嘻戏流水帐游目聘怀山青水秀

D.桑葚水蒸汽概当以慷胸无城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