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七、作文(60分,任选一题) (一)命题作文:题目《良知和底线》,不少于800字...

七、作文(60分,任选一题)

(一)命题作文:题目《良知和底线》,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学者秦晖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略 【解析】(一)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底线”?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底线”这个话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话题材料已经对“底线”的含义作了界定:“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底线,即最低界线。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住话题的内涵,作文就不会跑题。 (二)此材料的立意:拆除心墙   敞开你的心扉()思想的禁锢      墙 两代人   拆掉那些阻碍沟通的墙     阻碍前进的墙     拆掉种族的围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下列成语为上联或下联,用成语补写出下联或上联(4分)

1.守株待兔,            

2.塞翁失马,            

3.            ,藕断丝连。

4.雪中送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丈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关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文革”,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节选白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4分)

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默写(20分,一空一分)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                                  ,参差十万人家。

4.云树绕堤沙,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           ,           

7.乱石穿空,                      

8.故国神游,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11.                      ,无人会,登临意。

12.凭谁问,           ,尚能饭否?

13.           ,帘卷西风,           

14.           ,到黄昏,点点滴滴。

 

查看答案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     ,学者的     ,军人的     ,国家所瞩望的一朵     ,时流的     ,人伦的     ,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A.辨舌眼睛利剑娇花雅范明镜

B.眼睛辩舌利剑娇花明镜雅范

C.利剑辨舌眼睛明镜娇花雅范

D.雅范利剑眼睛娇花辩舌明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shè)人赠(yí)(pěng)璧往使怒(fā)冲冠

B.(nì)柱列(guān)左右皆(mí)秦王不(yì)

C.(yūn)火(yì)射(jǐ)其衣食斧钺汤(huò)

D.(kuì)然帷(wù)(bàng)行八道积年不(x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