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现代文,完成小题。(14分) 当年明月:我看了15年古书 先是在网络上,《明...

阅读现代文,完成小题。(14分)

当年明月:我看了15年古书

先是在网络上,《明朝那些事儿》作为历史小说,点击惊人;后来,这本非专业作家的著作正式出版了,成了畅销书。“当年明月”这个奇特的笔名,也被众人所知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研究明代史,恰巧又是说故事的好手。有剧情,有悬疑,有冷不防的幽默,用网络的话,真是“太有才了”。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红了,4册书,卖了100万册。他少年得志,口才了得,之所以还没上百家讲坛,是因为他还是一张娃娃脸,怕是难以服众。

他的袖口被消毒水烧坏了,因为不小心。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超烂。他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学习法律。据他自己说,他的法律学得并不好。   

他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5岁时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摞厚厚的《上下五千年》,从此读上历史。大学一毕业,考取公务员,加入海关行列。从科员做起。现在,他的工作单位是长安街上的海关总署。

穿制服、打领带的机关环境一点儿没有让他不自在。“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2000年大家一起进海关,几年来他绝对默默无闻。平时习惯独来独往,书不离手,思维独特,说话总让人莫名其妙。没想到,有这般能耐!高人,果然高深莫测!厉害!领导真是看走眼咯。”一名海关职员说。

“我的生活很枯燥,不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一切按部就班,缺乏戏剧性。“历史拿走了我对很多东西的兴趣。你要拉我去玩,我有时候会去,但我不投入。我是个什么样的活法?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就看书,查资料。惟一的兴趣就是听听音乐,看看碟。”对古文的兴趣,始于11岁时的那本《古文观止》。“我还记得一本叫《诸葛亮传》的书,我在亲戚家看这本书,坐了一天,也没人管我,我就一直看一直看,到最后他们才发现我。”

从那时起,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历史阅读,雷打不动,“这么多年,可能就高考那两个月停过。”他看了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看完的书。“二十四史,看过来了,好几千万字吧。”指的是中华书局那套绿皮书。

“这是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当年梁启超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我们今天看着觉得很难,但你知道当时那个文章叫什么?叫时体文,就是写给大街上的,没多少文化的人看的。我看了15年古书,我的感觉是什么?不容易!”

历史带给他的首先是知识上的享受。“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他一边读书一边写,记忆超群。“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有什么事呢?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接着是经济上的巨大回报——版税。“我现在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得到。我最想要的,还是每天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他甚至还是明史研究会的会员。他看重来自专业圈子的认可。他自认为跟明史研究大家王学典先生有一层师生之谊。

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待人接物有分寸。“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理想太多,就会把自己太当回事。我的书之所以畅销,不是因为历史研究水平有多高,主要是我能够把研究放到读者能接受的水平上,跟讲故事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我就是知道怎么把故事讲好。调侃,幽默,讲故事,甚至悬疑,那都是手段。手段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我的哲学观,世界观,对人性的认识。”

人物周刊:一边做公务员,一边写历史,您喜欢现在的状态吗?

当年明月:我喜欢我以前的状态,就是一心看书,没有目的,很纯粹。我今天写书还有版税问题,肯定有功利性了。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所谓的“当年明月”不是我。我感觉我经常看着他,看着这个聚光在媒体圈的人,这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所谓的历史研究者。我在想,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消失?我永远不会跟他合二为一,因为这个人不是我。我一直对这个很清醒,我知道我自个儿。

历史告诉我,无论脑袋多清醒,被人捧久了,就会变傻,就会认为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是你应该得到的。大家都夸你,于是乎,你就真的说,哎呀,我就是行。什么玩意儿?比你有水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人物周刊:您喜欢交流吗?

当年明月:之前,我没有跟工作以外的人太多交流过。我虽然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是我不会跟人讲。但是富豪榜把你圈进去了,说你是作家,学术圈我也进去了,但是明显功力不够,因为那些都是老专家,还有吴晗先生的弟子。历史是属于多数人的,但是研究历史的人属于少数。我非常非常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我能学到东西。《历史研究》我每期都看,我认为水平很高。

1.文中说“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当年明月的“骄傲”和“谦逊”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分)

骄傲:                                 谦逊:                                

2.当年明月的特点有很多,文章为什么要以“我看了15年古书”为标题?(4分) 

3.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议结合,后半部分采用访谈的形式,这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4.“当年明月”成功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阅读经典有怎样的启示?结合自己的阅读经 验,谈谈认识。(不超过50字)(2分)                                                                                                                                                                                                                                                                                                                                                                                                                                               

 

1.(4分)“骄傲”体现在:①他认为自己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②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三四十岁的人才可能得到的财富。③他有自己的哲学观、世界观及对人性的认识。④他觉得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很强。    “谦逊”体现在:①他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②他乐于跟研究历史的专家学习,觉得能学到很多东西。③他觉得自己不会被媒体的吹捧和已取得的成绩弄昏了头脑。 2.①《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大获成功,得益于当年明月扎实的古文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而“看了十五年古书”正是他写作的基础。②以此为题,鲜明地解释了成功的秘密 3.①前半部分用作者的叙述介绍了人物的经历、成就、性格特点,能让读者对当年明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作者边叙边议,表达了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②后半部分只如实记录当年明月的回答,不加作者的评判,能让读者产生与人物面对面交谈的感觉,人物的音容笑貌、内在品格自然凸显在读者自己心中。 4.广泛地阅读经典著作,才能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厚积薄发,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才能开启自己的心智,获得深厚的教养,提高自己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1条1分,“骄傲”和“谦逊”各占2分,答出4条即满分 2.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以“我看了15年古书”为标题鲜明地解释了成功的秘密。 3.此题考查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从而突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内在品格。 4.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注意审题“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1.             ,三峡星河影动摇。   

2.梦入神山教神妪,              

3.鸟雀呼晴,                。      

4.          ,只是朱颜改

5.            ,大块假我以文章   

6.            ,良有以也。

7.          ,但愿长醉不愿醒       

8.江娥啼竹素女愁,            。

9.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10.呼儿将出换美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6分)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属(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散失)

C.翰林人如之何?(削减)

D.迁翰林学士,中书侍郎。(代理,辅助)

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党怀英 “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   )                                                       

①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后师从

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代史事

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敕令

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

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5分)

(2)承安二年乞致仕……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5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

2.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其一)》

3.千载琵琶作胡语,                     。《有怀古迹(其三)》

4.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6.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7.闻道有先后,              。《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1.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2.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