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1: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1: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数字化阅读率为32.8%,比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

材料2:2008年到2010年,全国有上万家实体书店倒闭。2011年,中国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店的关门为实体书店的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2009年我国数字化阅读器销售40余万台,2010销量达350万台,增幅为775%。

1.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2分)

2.对得出的结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

 

1.数字化阅读比率高,增幅大,实体书店受到冲击。 2.观点一:数字化阅读方式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降低了阅读成本,有利于全民阅读的形成。 观点二:图书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有利于涵咏品味,阅读质量高,有利于文化氛围的营造。(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2.结论是数字化阅读比率高,实体书店受到冲击。结合社会实际阐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写一则新闻点评,表达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5分)

楚天金报讯(记者韩晓玲、刘娜、李保林)2012年元月12日、13日,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走进两会驻地宾馆,向代表委员赠书、赠手机阅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并讲话。尹汉宁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今年我省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是“激情跨越,构建支点”,这次全民阅读活动的名称是“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希望通过读书活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围棋棋子按颜色区别黑白二方,但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_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想要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①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②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

③“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

④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⑤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⑥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A.⑤②⑥④①③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①③⑤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5A级景区标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

B.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D.对于多数“90后”而言,发生于他们出生之前的事情,如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瓜葛,便只是教科书和互联网上的“存档”和“传说”而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语言模糊不清,塑造的形象怪异偏激,令人不忍卒读。中学生容易模仿这些作品,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B.很多人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一片哗然。尤其是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据悉,温州部分银行曾一度开出“存1万返440元”的高额日息,此举一时间吸引了大量储户。随后多家银行纷纷跟进,依葫芦画瓢

D.从2012年元月11日起,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国标委等部门在北京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富不忘报桑梓

1928年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11岁时全家流落到香港。父亲早逝,李嘉诚13岁就辍学就业,挑起养家的重担,踏入了五花八门的社会。开始,他为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还利用业余时间补习文化。不到20岁便升任塑胶玩具厂总经理。两年后,他把握时机,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将其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谈起当年的创业,李嘉诚感慨颇多,充满激情:“当年长江塑胶厂,只是生产一些普通的塑胶玩具和家庭用品,经由出口洋行运销欧美。在最初10年间,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晚上还要自修,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用两个闹钟,才能惊醒起床,这可说是最难过的时刻。”

正是当初创业的艰难,练就了李嘉诚苦干实干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无论干什么事他都不辞辛苦,全力以赴。7年后,塑胶厂发展成为长江实业公司。后来,又当机立断把业务转向了地产,长江实业得到迅猛发展。

1979年,李嘉诚进军贸易业,成为和记黄埔公司董事会主席。后来,又在海外和内地大量投资,获取了厚利。他在香港及国际上控制的业务相当广泛,他的业务经营领域,早已越过太平洋,向世界伸展,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是中国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李嘉诚不仅时时这样提醒自己,也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应尽些责任来要求自己。他离乡多年,虽忙于商务,却无时不思念国家,思念故土,竭力支援祖国建设,报效桑梓。

他在给家乡政府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的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乡中若有何有助于乡梓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

1978年底,他获知潮州市居民住宅紧张,于是提出营建“群众公寓”,所需建筑费用128万元全部由他捐献。“群众公寓”有10幢共208套住房,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家乡人民喜迁新居时,无不对李嘉诚造益民众的美举深表谢忱。李嘉诚也为能给父老尽力而感欣慰。

1981年,李嘉诚又捐2200万港元,在潮州市兴建两座大型综合医院,以改善家乡人民的医疗条件。这两座医院,各拥有逾万平方米面积,设备齐全,每天可接待3000例患者,有病床500张。当医院落成时,家乡人民期望他能回乡剪彩,李嘉诚推辞再三,他说:“若有一天,我到医院去,喜见病人接受良好治疗,康复出院,我心已足矣!”

有人说:“闽有陈嘉庚,粤有李嘉诚;前有陈嘉庚,后有李嘉诚。”是的,这两位爱国华人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学习的楷模。

想当年,陈嘉庚多年奔波于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召集和发动海外炎黄子孙,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正义斗争。他还热心于祖国的公益事业,帮助家乡人民办教育。他以“企业可收盘,学校不能停办”之决心,在福建集美捐资兴办幼儿园、中小学、师范、水产学校和航空学校,造福后代,成为中国人民交口称赞的爱国华侨领袖。

如今,李嘉诚怀着“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爱国热忱,捐赠6亿元创办汕头大学,为祖国、为家乡人民办了件造福子孙万代的实事。

潮汕地区人多地广,却没有一所大学。早在20世纪40年代,潮州就有人呼吁集资兴办大学。当时,陈嘉庚也非常赞同这一想法,还就此写过一篇文章《论潮州大学》。文中说:“虽僻处南疆,然与东南亚交通至为便利,潮州创办大学……不但为中国之大学,将来亦可为东南亚之大学。”

陈嘉庚的愿望终于由李嘉诚实现了。

新建的汕头大学坐落在汕头市以西十几里的桑浦山南麓。它三面山峦环抱,一面田野碧绿,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校舍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校园建筑堪称一绝,校园中央的主体楼群——行政办公楼、教学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近10幢环形大楼,用高架庭院式长廊相接,所有建筑均用清一色的白色玻璃马赛克贴墙。这种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与幽美宜人的大自然相结合,美妙绝伦。这里面倾注了李嘉诚多少心血!

为了把汕头大学建成国内以至国际上高水平学府,无论选址、设计、师资还是设备等,李嘉诚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

为加快这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李嘉诚还亲自到北京争取中央领导的支持。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会见李嘉诚,对李嘉诚的爱国爱乡热情表示赞赏。当听取李嘉诚关于汕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要求后,邓小平指出:“汕头大学应办得更开放一些。” “在全国调一些比较好的教员到那里去。” “汕头大学要办就一定要办好。”

李嘉诚常说:“汕头大学的创办是为国为民的根本,比我所从事的其他事业更为重要。”

李嘉诚“超人李”、“大哥诚”的绰号,并不仅是因其位居香港首富和他的“呼风唤雨”、果敢明断的能力超乎一般人而得,他富贵不淫、克己奉公的品德更深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多年来,他从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公司,每年只拿600多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他福利津贴。在生活中,他省吃俭用,戴的是价值不到50美元的美辰表,穿的是10年前的西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他不喜欢出席豪华的宴会。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几段叙述李嘉诚创业过程,表明他的财富来之不易,与后文写他报效桑梓,多次捐款形成鲜明的对比。

B.文章在关于传主报效桑梓的叙述之中多次对他进行语言描写,直接揭示出李嘉诚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情感和思想,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C.文中对新建的汕头大学校园的详细介绍,突出了李嘉诚报效桑梓的艰难,也是传主呕心沥血办教育的生动写照。

D.作者写邓小平会见李嘉诚,对李嘉诚的爱国爱乡热情表示赞赏,并在听取李嘉诚关于汕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要求后,作了有关的指示,用意十分明显——从更高的层面肯定传主。

E.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了人们爱戴和尊敬李嘉诚的真正原因,当然这和李嘉诚的身份地位毫无关系。

2.李嘉诚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3.文章后半部分反复写陈嘉庚,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对于致富以后投资于公益事业,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回报社会的善举;也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美德的体现。有人认为需要社会大力提倡;也有人认为要靠致富者的自觉。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或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