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鶡,取而绳以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鶡,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扣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①。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鶡曰:“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⑧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鶡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元明清文选》 有删节)

[注] ①文:指曲调。     ②机弦:控制琴弦。       ③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   

④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                ⑤栝(ɡuā):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  

⑥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

⑦中疏:指琴体中间空敞。            ⑧褊:狭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        被:散发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                  中:合乎

C.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置:存放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罪:怪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病于材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斧斤以时入山林

C.自混而欲别物                    序八州而朝同列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文章结尾借仲鶡之口说“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这点睛之笔,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

D.仲鶡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重新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朴 其 中 文 其 外 见 则 用 世 不 见 则 用 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4分)

                                                

(2)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3分)

                                               

 

1.C 2.D 3.D 4.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5.(1)我看它黑黑的,弯弯的,快腐朽了。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所以弹起来 声音不能发扬。 (2)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人! 【解析】略 译文 何子有一张琴,三年不去弹它。他的学生戴仲鹖,拿下来装上弦,进奉请他弹奏。何子拂弄一过,三次拨动琴弦,弦却不听手指指挥,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仔细听它的音响,不知毛病在什么地方。仲鹖道:“这个毛病在于木质不好。我看它黑黑的,弯弯的,快腐朽了。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所以弹起来声音不能发扬。” 何子道:“咦!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人!凡是做一张琴,首先要选择木材,但更重要的是要审察是不是按照规格制作成器。琴器有四:弦、轸、徽、越。弦用来发音,轸用来控制弦,徽用来比较音的度数,越用来调和音节。发音就能分出清浊,控制弦就能显出高下,比较度数就能轻重适当,音节调和就能使音响不沉闷暗哑。故而弦要取它韧性的细密,轸要取它琴捩的圆滑,徽要取它度数的次序,越要取它小孔的通畅。现在这张琴,弦的韧性稀疏,轸的琴捩滞涩,徽的度数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浅又隘。稀疏,所以清音浊音不能齐全;滞涩,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轻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浅又隘,所以音声沉闷暗哑。这样五音混乱,音律也离开了法度。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现在看这张琴的材料,是用桐木制成的。桐木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依据着巨大的磬石,经受着风雨的滋化,云烟的蒸润,回绕曲折,光亮沉郁,外表像彩凤那样焕发,质地像金玉那样完美,不能说不是良材。要是叫制作者按照规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上焉者使君王得到,可以献之于宗庙,陈设在朝廷,祭享神灵,延见贵宾,唱赞祭礼,疏通隐闭,使民情通畅,万物洁净。下焉者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气质,培养德性,导引情操,和睦心志。何至于黑黑的、弯弯的,成为腐朽之材、无用之物呢!我看天下不责怪材料的人,太少了。鲁隐公去棠地观鱼以为是择善而从,把琴柱缚得牢牢的以为可以使琴弦张弛如意,自己混乱还想要分清事物,自己狭隘还想要求取众多。直木作轮,屈木作辐,巨木斗拱,细木大梁,哪能不使材料出毛病呵!因此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弹琴要有劲,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庋藏要有容量。有劲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劲就是信用,时就是智慧,顺序就是仁义,容量就是谦逊。信用作为居处,智慧指挥行动,仁义用来制约,谦虚可以保身。朴实作为内含,文采作为外表。为人所知就出而用世,不为人所知就修养自身。所以《中庸》说:‘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怎么可以责罪材料呢!” 仲鹖听了不觉恍然若失,离开坐位说道:“信用不就是取于弦吗,智慧不就是取于轸吗,仁义不就是取于徽吗,谦逊不就是取于越吗?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我所知太少了,要改弦更张,恭恭敬敬地听从您的教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生科普征文大赛”将举行颁奖活动,活动

由学生主持。请根据提供的材料,为主持人拟写一个开场白。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流

畅,得体。(100字左右)(5分)

主题: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目的:全面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让青少年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树立科学

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同时,通过青少年亲身参与科普创作的手段,进一步激发青少年

的想象力,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锻炼科学观察、科学思

考和科学探索的能力,发现和培养科普小作家。引导青少年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来描述科

学,体验科学,表达科学,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范围:记录身边或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的感性认识,内容可以包括低碳生活、科技世

博、影响生活的科技发明、前沿科学或以艺术的方法描述科学原理等,也可以畅想未来

科学。

要求:征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科学内容,所采用的科学原理与概念清晰准确。征文

熔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炉,并且通俗易懂,切忌简单阐述科学原理或枯燥堆砌资料。同

时鼓励张扬个性,大胆想象。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与世界联网》的部分歌词,试依据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4分)   

       想用泰山的朝霞装裱富士山的仲夏,

       想用海南岛的椰风抚摩西伯利亚,

                             

                             

        …………

       与世界联网,西方有如神的油画,

                           

                           

      与世界联网,让童心飘过百幕大。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有时成功却是失败之父,因为轻易的成功会带来轻易的失败,意外的成功也会潜伏着意外失败;虽然我们说“谦虚使人进步”,但有时谦虚却使人落后,因为一味的谦虚会使人丧失许多的机会,过度的谦虚也会使人失去了应有的进取精神;虽然我们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有时身在此山才能识得山的面目,因为停留“山”外会使我们缺乏更深的认识,远离此“山”看到的永远只是它的表象。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不无益处的。

   A.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时难以捉摸也难以把握。

   B.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要用辨证眼光来看待的。

   C.看问题不能绝对,否则会使我们自己陷入尴尬。

   D.看问题不能绝对,否则很多情况难以解释清楚。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联邦航天署经过调查后宣布,导致本次“快车-AM4”通信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是火箭推进器控制系统程序编写错误造成的。

B.3D技术是否会像彩色技术那样给电影业带来革命性的飞跃,或者会像嗅觉电影一样渐渐被人遗忘?好莱坞的回答是肯定的。

C.近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的影响,全球股市剧烈波动,世界经济前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D.针对此次海底严重的溢油事故,相关责任公司已着手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并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 以预防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

 B.艺术作品中典型的细节能够深化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能够刻画人物性格,赋予人物以丰满的血肉和活泼的生命。

   C.黄金价格大幅上涨,激发了国际采矿企业参与非洲新一轮淘金的热情,这倒正好解了非洲国家缺乏开发资金的燃眉之急

   D.这所学校的艺术教育栩栩如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所以被评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