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①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②,忽传诏对内东门③,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④,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⑤,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 ①部勒:部署约束。②归沐:回家休假。③对内东门:到东门商议内务。④周怀政之诛:指周怀政阴谋杀人的事。⑤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在州县里通过祭祀山神为皇上祈求长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②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2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1. 2. 3. 4. 5. 【解析】 1. 2. 3. 4. 5.略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两个名词连用,后者是前者的特点属性的说明,就形成了判断句式。)。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省略句式,“徙家于濮”。)。李迪修养深厚胸怀博大,(“深厚”指修养高深;“器局”指气量大。李迪是古人所称道的“君子”,简单地说就是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拜见柳开(“见”,拜见。柳开,长李迪24岁,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官至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幼见长,下见上,应是拜见,表尊重。),柳开认为他是奇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奇),说:“先生有辅佐之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第一名(举,可译为举荐和科举考试,根据前文,应该是参加科举考试),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真宗驾临亳州(位于安徽西北部),任命李迪做留守判官(留守,一般情况下是陪都行政负责人的称呼,也用于皇帝出巡时首都的行政负责人。留守的时候,朝廷是跟随皇帝继续运作的,留守不是个很尊贵的官。判官,非正官而为僚佐),不久就任亳州知州。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撤回所派遣的部队(罢,本义:罢官;免去;解除。此处为解除),暗中打探巡察流寇的隐藏之处(区,动词,隐藏。),部署约束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巡行示众(以,连词,表时间先后。徇,巡行示众)。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曾经回家休假(沐,古代官员休假。归沐,指官吏回家休假),忽然传来诏书,让他到东门商议内务,皇上拿出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马元方上奏的每年支出收入的物资器材数目给李迪看(材用数,物资器材的数目)。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皇帝询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协助国家赈灾,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皇帝说:“我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就拿出数百万金银和布帛借给三司(来救灾)。”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宫内宫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对百姓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起初,皇上想要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贫苦低贱,不能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章献,明肃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给事中,官名。由事先谏止到事后谏止。是宰相官僚系统的职官,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皇帝的过失)。周怀政(北宋宦官。真宗病,他密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等,策划谋杀丁谓,拥立仁宗,奉真宗为太上皇。因二杨告发,被杀。)阴谋杀人的事,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李迪悠闲舒缓,不慌不忙地(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对皇上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诛杀太子)。”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朝中反对太后摄政,以寇准和李迪为首),因为李迪作为朋党(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迎合支持寇准,被贬到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 丁谓(宰相,太后的势力集团首领。初期,丁谓专权,向上用「群臣公议」胁迫太后,向下用太后招牌压制群臣,甚至假传圣旨逼李迪、寇准自杀,幸被二人识破。不到半年,太后找机会贬谪了丁谓一派,稳定了朝政。)派人胁迫他(自杀),没有成功,李迪做河南府知府。来京师朝见皇上,当时太后垂帘听政,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养育天子到这种程度,你以为怎么样?” 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一心想要保护先帝的基业),现在见到天子明达圣哲,我不知皇太后崇高的品德,竟然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太后也高兴了。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在州县里通过祭祀山神为皇上祈求长寿,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原文“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祷皇子。” 宋真宗子嗣稀薄,六个皇子,除了赵祯所有的儿子皆十岁以内早亡。赵祯做了仁宗后,李迪担心其父的悲剧重演。)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元昊(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文人带兵而又兵力分散的宋军,被敌人诱敌深入,以众击寡,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更惨痛的是,直到宋朝灭亡,文人带兵的机制都一直延续下来,对皇权的稳固有好处。),有的守将用各种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请愿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刚刚登基的时候,章献临朝称制,依仗自己的才能很傲慢,将有外戚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地(劝谏), 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能使宫内宦官和宠爱亲信的人不敢窥伺觊觎皇权。后来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太后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节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免职

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接近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企图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逮奉圣朝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臣以供养无主           B、但以刘日薄西山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登东皋以舒啸

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2)                       ,风飘飘而吹衣。

(3)云无心以出岫,                      

(4)悦亲戚之情话,                      

(5)木欣欣以向荣,                      

(6)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7)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9)                      ,秋水共长天一色。

(10)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1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4)               ,形影相吊。

(15)臣生当陨首,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遐观     逍遥 趋之若骛 钟鸣鼎食 皇天厚土

B. 遨翔     陨落 陆海潘江 东榆已逝 舸舰弥津

C. 惮烦     嘉宾    食不果腹 结草衔环 倚马可待

D. 祚薄     希冀 良晨美景 盛筵难在 唉声叹气

 

查看答案

选出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百舸(kě)           忤逆(wǔ)        揕击(zhèn)      苍茫(cāng)

B.箕踞(jíjù)      忸怩(niǔ)       戮没(lù)        提秦王(tí)

C.怅寥廓(chàng)      虱子(shī)      悄然(qiǎo )     被八创(chuānɡ)

D.夜缒而出(zhuì)   万户侯(hóu)    青荇 (xìng)     浪遏飞舟(jié)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请以“我改变了___________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