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根据语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本解读,核心是“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在现代西方文论中,text 作为学术话语,和课文有着不可忽略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且是主体的“同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的主体不同,因而“同化”(受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____________。“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孙悟空。

①文本的内涵,则只有经过读者心灵的填充、同化,才能投胎受孕成形

②本来我们不叫“文本”,而叫“课文”

③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决定的    

④课文,是客观存在,其意义是确定的,不以读者的主观意向为转移     

⑤这两个词,在英语里都是text,原来都是正文、本文、原文的意思

A.③②⑤④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③②⑤④

 

C 【解析】②中的“文本”和“课文”与⑤中的“这两个词”相连贯;④①分别就“课文”“文本”进行阐释,“则”表明④在前、①在后;③承上启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国家发改委、住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

题的通知》,《通知》要求:水价调整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分步到位。

       B.历史告诉我们,对科学的是非之争只应按“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原则去百家争

鸣,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行为都是荒唐的。

     C.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他奋斗的一生是“知其不可

为而为之”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D.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国际首家采用心理、医学、军训、教育、社会体验“五

位一体”的模式,诊治网瘾、厌学及各种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B.迪拜世界债务危机的爆发在短期内引发了连锁反应。但是当市场意识到迪拜世界不过是旧危机的涟漪,而非新危机的滥觞之时,市场也就会回归理性,一切仍将回到V形反弹的轨道上。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参观中美合作的背景太阳宫热电厂时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临渴掘井,不希望中国重复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犯过的错误。

      D.2010年3月7日晚,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尘埃落定,由美国电影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拆弹部队》夺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在内的五项大奖,她也成为了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此生惟愿长报国——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记者:顾瑞珍 吴晶晶 胡浩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他的秘书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

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节选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11月)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二段中“科学泰斗”与“静静”、“悄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崇敬以及对他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

       B.文章第三段起到了总括全文的作用,其中以“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几个字概括了钱老的一生。

       C.“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一节内容既不属于钱老的科学成就,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无关,因此脱离了文章的中心。

       D.这篇人物访谈通过庄逢甘院士和涂元季的回忆从侧面介绍了钱老,以小见大、真实可感,让我们对钱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E.钱老一生中的三次激动,表明了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而这也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 “此生惟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请分条陈述。(6分)

   4.钱老去世后,网络上有人将他和在科学史上同样作出过巨大贡献却加入美国国籍的科学家杨振宁作对比,认为钱老更高尚,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词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

作用。

   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6分)

    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耻师焉。(《师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