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⑵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⑸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⑹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⑴百年多病独登台          ⑵声断衡阳之浦          ⑶取之尽锱铢 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⑸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⑹封狼居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让我们在最单纯和美好的精神追求中相逢,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汲取力量,寻找最热诚的信念。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两副对联各缺一半,请将备选短语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    

               上联____________                 上联 幽借山颠云雾质

书画院对联                       茶叶店对联

               下联一笔可画古今情                 下联 _____________

备选短语:

           千秋                            片纸                        九州

           松涛梦                        荡俗尘                    芝兰魂

           水甜幽泉                     香凭崖畔                 竹院赠绿

       歌唱东方红    风云胸中贮        能缩天下意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4分)

当我走近这次展览会上挂着将近百十幅国画的宽大的厅堂时,我首先被齐白石老人的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令人感到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而使旁边的幅面很大、颜色浓重的作品,相形之下就显得灰暗、神气不足的一些作品吸引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边一段话,然后回答题目。(4分)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文明于世。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下边的语句分属甲和乙两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并排出顺序。

①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② 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③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加,味同嚼蜡    

④ 那就不如无诗  

⑤ 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⑥ 但是写成之后       

⑦ 用心推敲修改

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                        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原八月末

梁衡

①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②驱车上了草原,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③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们像闯入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声音。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停车下地,我又疑是回到了中世纪。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④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一道三色麻将牌,或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我奇怪这树与草场之间竟没有一丝的过渡,不见丛生的灌木、蓬蒿,连矮一些的小树也没有,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而且整齐得像公园里常修剪的柏树墙。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

⑤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士的血凝成。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

⑥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极少数的标准的模特,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重要的还要有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⑦呜呼!草原八月末。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    

(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改)

1.文章描写了八月末草原景色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

答:                                                                           

                                                                                  

                                                                              

(2)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

答:                                                                           

                                                                                   

                                                                              

3.第⑤段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第⑥段作者认为“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