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曹世潮 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曹世潮
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综观500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他们走过的道路,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文化能力(这一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一流国家的产生或消失。当一种文化能力最能满足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这种能力被荒废着。比如商业不发达时,犹太人的市场经营能力被荒废了;制造业没有产业化时,德国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当软件不知为何物时,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国际软件行业的位置。民族、国家、地区和个人发达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一种人类的普遍需求。当这一需求出现,而一个民族、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的发展和发达就指日可待了。从民族到个人的发达无非是人类需求、我最擅长、能者不多三条的结合。
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因为生存需要,几千年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体现出了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就像韦伯说的: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这一系列的理念是在它的需求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当人们必须通过制造、生产物质产品来满足生存需要时,这种理念自然就出现了。当一系列的理念形成文化,当这种精神和文化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能力就养成了。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能力养成后,欧洲在公元1500年至公元1800年里没有发展起来呢?这是因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还没有出现,也就是现代生活还没有被全世界所认同。比如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而只有当现代化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普遍需求的时候,这种文化能力的历史机遇才可能出现。当众多民族、国家、个人的生活都要实现现代化时,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欧洲在千百年来为满足这种需求准备了充足的文化能力,深刻地体悟到了这种需求,并用这一能力开始进行生产、营销、发展。100年来现代化成为全世界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普及过程、宣扬过程和实现过程就是一流国家形成的过程。把这些观念、方式和他们所走的道路归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一种深刻的文化能力同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相结合,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国家。
20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证明:凡是制造业最为先进的国家也都是发展和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顶尖地位的国家。这个过程使我们看到了现代一流国家的产生或者说现代化的一个特点:那种深刻的、普遍的文化能力同某种社会普遍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后,由某种机制化、体制化的方式运作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变得十分容易和轻松。这样的国家既不必实行文化变革,也毋须强化管理,因为那里的人们已经普遍自觉于时间、节俭、规则、科学、严肃、精细、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并已落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需求的精神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的体现。

B.在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的时代,是不会出现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的。

C.当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和理念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文化能力就养成了。

D.在发展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当代世界顶尖地位的国家,其制造业必然是最先进的。

E. 当人们把科学、节俭、精细、时间、理性等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并已形成自觉的文化理念时,所谓文化变革、强化管理等就没有必要了。
2.下列对“文化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

B.自觉于时间、节俭、规则、科学、严肃、精细、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的能力。

C.在强烈的物质需求激发下形成的一种能力。

D.文化理念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落实的能力。

3.根据文意,思考并回答: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能力”的养成需要哪些条件?(4分)
4.根据文意,说明现代社会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4分)

 

1.B C 2.B 3.①必须有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2分) ②必需有以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等一系列理念形成的文化。(1分) ③ 这种精神和文化成为普遍人们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1分) (意思符合即可。) 4.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够把适应时代的自觉于时间、节俭、规则、科学、严肃、精细、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落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的深刻的、普遍的文化能力(2分),与当今世界普遍的现代化需求主题结合起来(1分),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一流的国家(1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②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③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释: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1)    词的上阙是如何描写幽居环境的?(3分)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最后一段断句。(4分)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
②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诸县,多举众应之。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于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进封陈侯。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节选自《三国志?卷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绍遣刘备徇诸县 (徇:巡查)

B.矫等共援持之(援持:支持、帮助)

C.去贼百余步,迫沟(迫:靠近)

D.仁少时不修行检(行检:操行、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②击之可破也

B.①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②常置科于左右

C.①且城固而粮多②而将军以身赴之

D.①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②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今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

B.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

C.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

D.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官渡之战中,曹仁认为刘备在尚未获得袁绍重用的情况下统帅袁绍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所以,他极力鼓励曹操攻打刘备。

B.曹操之所以在壶关之役一开始未能取得胜利,原因是没有给城中的百姓留一条生路,结果促成了城中百姓和守城士卒的联合死守。

C.曹仁眼见牛金率领的三百人被周瑜包围,心急如焚,带领几十个骑兵两次突入敌营,成功地解救了牛金等人,自己仅仅损失了几个人。

D.曹仁虽然小时候品行不端,但是长大后改邪归正,严于律己。鄢陵侯曹彰北征乌丸的时候,尚在东宫的文帝让他以曹仁为奉守法令的榜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温家宝总理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

B.今年以来,一些城市房价涨幅过快,甚至失于理性,几近疯狂,人民群众望房兴叹。

C.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婴幼儿和老人,要减少在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逗留,避免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

D.对于朝鲜来说,直接复制中国特区建设的某些做法是不现实的,还是要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比较好一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