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错位 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错位
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接到电话,说一辆轿车,从桥上“跳”到人工湖“冲凉”了。当他赶到事发现场时,120急救车,“呜哇呜哇”,从他面前驶过。护堤上围观的人群,依然不肯散去。一台大吊臂,将一辆白色轿车缓缓拎出水面。
他一边打开DV,一边向旁边的人打听详情。得知:车里的人,全被好心人救了上来,没什么大碍。这就好,这就好。他嘀咕着,站到高处,将DV对着吊车、人群、湖面……
晚间本地电视新闻,播报了这条片子。但随后,播音员说:那些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然而,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居然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真是太可耻了!他有些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决定将这些蟊贼揪出来,将他们的面目、丑行,公布于众。于是,一连几天,他猫在房间里,反复回放DV录像,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举动、表情。
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下里巴人”身上。他们无一例外打着赤膊、神情萎顿、眼光迷离,泥鳅似的穿梭在人群里。其中一个,还抱着婴儿,大概是用来打掩护的。他将三个疑似的贼特写,放大,印成相片,揣在随身背包里。
经过缜密推断,他认为这三个人,很可能是在现场附近干活的民工。于是,他决定顺藤摸瓜。果然,没费多大周折,他在人工湖对面的一个小饭馆,逮到一张熟悉的脸: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这人是小饭馆老板。
他走进饭馆,要了一碗凉面,借故和老板搭讪,问这问那。
他突然话锋一转:“上星期,这边发生车祸,你晓得不?”
“晓得呀,我还去看了的。”
“我听说许多人丢了钱包、手机、衣服、你有没有丢?”
“大哥,我都不好意思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我这里里外外二三十个客人吃晚饭。最后,一些人不但没结帐,还顺手拿走了不少碗、碟、勺。”
他眼光咄咄:“那你就墙内损失墙外补?”
“啥嘛?我本来打算看一眼就回来。谁知道,车里头女人叫,娃娃哭,就赶快下水捞人吧。”
他愕然。他思忖片刻,觉得这些人,满心满眼都是钱,连做带偷,满嘴谎话。于是,不动声色,拿出抱孩子男人的照片,说认识不?老板一看,说在门口见过,好像在前头工地上工。他黑着脸,付账,出门。
在一垛两米高的红砖墙上,他找到那人。开门见山:“那天车祸你在现场不?”
“是啊。”
“丢东西没?”
他苦恼地说:“我婆娘到现在还跟我打架。那天,他给我二百块钱,让我带儿子去买辆婴儿车。后来,我给娃买了辆旧车。余下的钱,买了洗澡盆、玩具、奶粉,还有一件汗衫穿在身上。回来的路上,有人掉湖里了,我就把娃和东西放岸边,脱下衬衫,搭车把上,下水救人。好家伙,上来后,我娃被人抱着,车和东西全不见了。我只好打赤膊,抱起娃喽。”
他举起DV将他和他的话拍了下来。那人就顿了顿说:“我现在只能多加班,到下月发工资,再给娃买车。我那个老乡更倒霉,脱下来的裤子、皮鞋,兜里的手机、现金,全让人抱跑了。结果,穿个裤衩,光脚在大街上跑……”
他招招手,请他下来,拿出最后一张照片说:“你说的是他不?”
“就是他。”
他问了他的小灵通号,将三个疑似的贼约到小饭馆,吩咐老板整几个菜,喝酒。“和俺们?”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他点头,说:“我得跟你们郑重其事的赔个不是……”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突发车祸时,很多人围观,还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B.小饭馆的老板虽然救了人,但对自己的损失斤斤计较,俨然一副小商人的嘴脸。

C.小说题为“错位”,意为“下里巴人”在灾祸面前奋不顾身救助他人却遭怀疑,表现了作者的不平之气。

D.农民工在关键时刻勇于救人,而且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精神可贵;但他们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他们遭人怀疑的原因。

E、作者写“通讯员”经历的对农民工“怀疑——调查——愧疚——尊敬”的过程,意在表达农民工值得尊重,社会应尊重农民工的愿望。
2.分析下列①②句的作用并解释③句的含意。(6分)
①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②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
③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
3.请简要分析三个“下里巴人”的共同的性格特征。(6分)
4.小说描写了三个“下里巴人”在轿车“跳”进人工湖后,奋力勇救落水者却被人们怀疑为蟊贼的故事,最后误解虽被解除,但仍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请你谈一谈他们有如此遭遇的原因。(8分)

 

1.答E给3分 答C给2分 答A给1分 答B或D不给分。 2.三个人的疑虑,表明他们不太相信电视台的记者会如此热情的招待自己,可见他们平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他们是救人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在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不计回报。(意思答对即可。) 4.①城市居民长期以来面对穿着邋遢的农民工往往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以貌取人。②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生活窘困,长期以来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与尊重,一旦遇到失窃事件,有些人便会怀疑他们,认为他们人穷志短。③有些人素质确实不高,“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农民工有这种行为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不能以偏概全。 【解析】 1.E、C对小说理解准确。A、 “很多群众围观”不能简单归入是“道德缺失”,其余正确。所以1分。B、对小商人的评价错。D、正是作者通过小说要呼吁的问题:我们不能以身份、以貌取人。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4.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二者均为谈吃的美文,同时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化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

E、,汪曾祺为文作画,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你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分)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以陶渊明与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6分)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俗亦雅”,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8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站在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洒满了我全身。
①.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     ②.远远望去    ③.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④.仰头观望   ⑤.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   ⑥.香气洒满了整个院子

A.④①③②⑤⑥

B.④③①⑤②⑥

C.②①⑤④③⑥

D.②⑤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这是“授人以渔”,金针度与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是“授人以鱼”,最终为了不教。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险的物种。

C.北京医院采用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D.毒品泛滥不仅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会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国财长斯诺、“财神”格林斯潘、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布什摩肩接踵,相继访华,中美关系迎来了新的蜜月。

B.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C.眼看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学生沉迷在网吧,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心不已。

D.中年人也许是最累的,工作的压力不必说,在家里既忙着养育孩子,又时时念着乌鸟私情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曹文轩认为,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以变为常识,但只有一样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东方有一轮红日,你的祖父看到的时候会感动,你的父亲一样会感动,而你,你的子子孙孙看到这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都会被它感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最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松涛,这就是美的力量。
请以“美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