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

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6分)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①           ,                              ,      ,              。  

 

对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幸福是读到一本或很多本好书,是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工作; 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来说,幸福是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是他们的咿呀学语、摇摆走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

马 君 武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 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 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B. 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 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 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意味着,马君武已经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2.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6分)

3.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歌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混得一般的交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来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50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来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来在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噌”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39度,不过冻得嘴一哆嗦,“30”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了起来,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来了。不光来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的天花板顶起来: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8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相当有风度。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引出下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是在开九度的玩笑,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嘲讽。

D.小说以同学聚会为中心事件,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高度赞扬了他的人生态度。

E.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通过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2.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陈述。(6分)

3.小说写“同学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

  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

  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胡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中国的饭局让这位英国教授不由地联想到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他认为这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吃不言、睡不语”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食不厌精”、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胡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

  胡教授还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品性。他表示,“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胎教’”。

1.下列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 “隐藏的食谱”。

B.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

C.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哲学”。

D.“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分)

A.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B.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       

C.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

D.孔子“吃不言、睡不语”、“食不厌精”、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

B.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体现了严格等级观念。

C.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社会交往功能。

D.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虽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天起决定作用,但仍表示人定胜天。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是说,上天保护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他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冯云卿实施了什么“美人计”?其原因和结果怎样?

(2)《欧也妮 葛朗台》中,在查理被赶到印度后,巴尔扎克写道:“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请简述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