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扁平时代的写作 韩少功 美国学者托马斯·...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扁平时代的写作

韩少功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他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但谈得不够多和不够深的是文化,其中包括文学。“民主化”的文学是否可能?如果说“民主化”意味着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那么这一前景是否值得万众欢呼?或者是否仅仅值得欢呼?

这当然是更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的占比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业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做大。一些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的这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复民众良知,是真理的脱颖而出;有些潮流泯灭民众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道横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那么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可能缺氧。一种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难以避免。

一个“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特点。特别是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敬畏感随着上帝一同消失。叛逆比服从更流行,权利比责任更动心,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在获得解构主义一番学术装备后更是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深度和无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翁再世,他们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狮子,是暗燃而不是火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显示,高达47%左右的公众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时值二十一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权,但为什么从这时起人类倒变得如此犹疑不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茫然无计,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疑、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向。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

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是的,在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化”这样一个词,在人类几百年来钟情于“自由”一词以后,在有效教化与宽幅自由互为条件的奇诡历史之中。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

随着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以及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的同时到来而发生着深刻改变。

B.如果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

受,冷门偏僻、艰险高难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容易被冷落。

C.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因此,由编辑、

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

D.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叛逆,无论左右

翼都造反成癖,以至发展到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2.下列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作品在数量上没有优势,并且影响力下降。

B.文学“民主化”可能意味着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被

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取代。

C.容易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D.拥有文化自由选择权,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3.根据文意,理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的含义。(3分)

答:

 

1.C 2.B 3.大量庸质与恶质作品(“粗品”“低端文化产能”)败坏(妨害、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情趣(兴趣、享受、习惯等)(2分),优秀作品的影响力大打折扣(1分)。(相关意思即可,不必拘泥于答案。) 【解析】 1. 此项判断属于“强加因果”,“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是“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的原因。 2.此项的表述是非颠倒。原文的表述是“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 3.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为欣赏。

B.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不认同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行为。

C.虽与欣赏颜渊有异,但孔子也肯定了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优点。

D.孔子认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能够参与统帅三军极为重要的条件。

(2)“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孔子所说的“勇”的含义。(3分)

 

查看答案

 

(1)阅读《子夜》有关选段,回答问题。

吴荪甫整饬了自己一方的阵线,……只有先战胜了老赵,打破了老赵指挥下的“经济封锁”,然后能“真正”自己立定脚跟!

请概述赵伯韬对益中公司所做的“经济封锁”主要有哪些内容?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时,玛丝洛娃的不同表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风,提升出卖姚金风的女工薛宝珠,女人们觉得姚金凤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天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子夜》)

B.端午节过去了,军阀混战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吴荪甫和杜竹斋的纠纷依然没有解决。李玉亭总打算做和事佬,他认为吴荪甫的刚愎自用是祸根。(《子夜》)

C.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

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晨祷的情景。当时的玛丝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玛丝洛娃唯一没变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复活》)

D.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

E.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里拿着上诉的状子给玛斯洛娃签名,玛斯洛娃并不会写字,于是聂赫留朵夫替她签了名字,然后玛斯洛娃在上面盖了手印。(《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叶 嘉 传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niè):疲倦。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武          业:从事,以……为业

B.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处上谷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可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C.①上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D.①上不见嘉月余    ②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