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谦口其罪数:清算

B.王惊至再谢:拒绝

C.以赢米为之直:通“值”,代价

D.上下无志固:坚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三年兵部左侍郎召洎牧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辱赐书

C.不效治臣罪海运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色士大夫请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1.A 2.C 连词,就。 3.D 4.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处可断可不断) 5.(1)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2)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 【解析】 1.数:列举 数吕师猛叔侄为逆。 2.A以:凭借……的身份;因为   B者:用在列举人名后,类于“这些人”;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D于:在;向。 3.陈汝言并非战败,而是所干的坏事败露。 4.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按照次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于谦死后,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陈汝言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5分)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4)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1.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恸哭?请结合四个语段用自己的话来概括。(3分)
2.孔子称赞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而对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还能从中读出对今天有益的启示来,请列举一条。(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夜归人
(美)爱伦·坡
(1)窗外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
(2)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远门,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3)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4)“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5)“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好的,我答应。”她说。
(6)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7)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8)“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9)“我是伤兵,大雪天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10)“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11)“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12)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13)“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14)真睡着了还是假的?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传来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15)“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16)“谁要偷进来吗?”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17)“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件事怎么可以告诉他呢?她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
(18)“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19)“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20)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21)“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美洲卷》有删改)
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4分)
2.赏析第(6)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3分)
3.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概括它们分别表现了妇人怎样的心理。(3分)
哭诉:                                                                        
迟疑:                                                                        
4.“丈夫”深夜回家抢劫的结局既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找出作者在前文埋下的几处伏笔。(4分)
5.结合小说,分析“年轻的妇人”的人物形象。(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而君幸于赵王

B.激于义而死焉

C.请罪于母,母不许

D.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久,能以足音辨人

B.去京口,挟匕首备不测/即除逆阉废祠葬之

C.锲而舍,朽木不折/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D.君亲谓予何/是知不可而为之者与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