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糊 涂 一 世 文/【俄罗斯】阿纳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糊 涂 一 世

文/【俄罗斯】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有一天,是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总之生活中的丑恶比比皆是。

我说:“我们的生活中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

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六个人,其中一个家伙手里还拿着摄像机。

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哩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来一个翻译:

“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

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

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

“您的家不太富裕啊。”

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

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噘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

“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

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

“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被偷吗?难道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

“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门白天黑夜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也没发生过盗窃的事。”

“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睁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可能被人扒去。”

这次是我们故作惊讶状睁大了眼睛。我说:

“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一百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

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

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

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

国王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

他们终于走了。

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涂一世……”

1.面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连连说谎。试概括“我”说了哪些谎话。(3分)

2.文中的“我”令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3分)

3.“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表达这一意思的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

4.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糊涂一世”在文中有何含义?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4分)

5.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作简要赏析。(不少于60字)(6分)

 

1.(3分) 谎称“我”是富裕的“一口之家”;谎称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未发生过盗窃的事;谎称人人都爱国, “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写出一点给1分) 2.(3分) 爱慕虚荣(爱面子);有正义感;爱国。(写出一点给给1分,总觉得后两点有问题,大家再探讨 陈闻注) 3.(4分) 为下文“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打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2分);凸显“我”和家人爱慕虚荣的可笑、可怜,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2分)。 4.(4分) “糊涂一世”指的是糊涂到了极点(2分);作品的主旨在于揭露因虚荣心(或“爱面子”)而受骗的危害,倡导说真话与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2分)。 5.(6分)答案示例: ①结构上“前后呼应”(比如前文写“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后文照应以 “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借此点题并深化主题。) ②“细节的魅力”(可赏析“我老婆一听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这次是我们故作惊讶睁大了眼睛” 等描写)角度作答。 ③“结尾的艺术”(“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的可悲结局有些出于读者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一再表述国王的保镖们巡视我们家的墙角旮旯这一细节。) ④“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比如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又如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等等) 角度合理明确给2分,能联系文本作分析给3分,语言表达流畅给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3分)

4.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3分)

 

查看答案

请按照提示句内容及格式,仿写一句,要求意思相对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4分)

提示句:苏轼,赤壁岸边,一阕《念奴娇》,词采传千古。

仿写: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查看答案

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

B.“地球一小时”活动,将同时熄灭不必要的灯光一小时这种方式,呼吁全世界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采取措施,投身到节能环保实际行动中。

C.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D.可以说,散文如果既接近了感觉,又贴近了直接的现实,直抵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就很容易窥见这种文字背后掩藏的那种更深的生存智慧和写作智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