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6分)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6分)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虽然兔子不时地变换姿势,但总是离不开准星。朱阿觉得有人在拉他背心的下摆。一看,是个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她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鲜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有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再把鸡打死,那我就更加伤心了。”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勇气,扣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的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的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一棵豆角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节选自《牲畜林》
1.作者选择“牲畜林”这个地点来构建全篇有什么用意?(3分)
2.简要分析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3分)
3.结尾作者用野猫来作为与德国兵厮打的对象,其用意是什么?(3分)
4.作者在文中反复写到当朱阿向德国兵瞄准准备射击时受到村民的阻止这一情境,请分析这一安排的作用。(4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借助“牲畜林”这个场所,通过一个近乎小丑一样的人物朱阿来表现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了“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丧命悬崖。

C.小说的结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D.《牲畜林》被许多文学评论家称为“经典喜剧”,从结局安排看,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从表现手法上看,小说成功运用了较多的夸张、荒诞手法,形成了行文的喜剧性风格特点。

 

1.一是和林子外的林子外被扫荡后的狼藉形成对比(1分),“牲畜林”是充满自然和谐、生命力的地方,正如诺亚方舟,是战争的避难所(1分)。二是多岔路多荆棘迷宫般的森林为朱阿和德国兵的较量(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1分)。 2.(1)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空,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2)打死的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3)仇恨侵略者(3分) 3.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言之成理即可)(3分) 4.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引出牲畜林中各种动物的登台表演; 人物:刻画德国兵贪得无厌和愚蠢的形象、朱阿优柔寡断、心地懦善的形象; 主题:抑扬、表现村民的善良。(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共4分) 5.B 【解析】 1.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2.“简要分析”就是要结合内容答题。 3.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4.此题对小说的三要素进行了考察。 5.B是并非是朱阿把德国兵直接引入牲畜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写出了父亲的愤怒,同时也表现他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砸碎的是孩子的梦想。)

B.“外边,大风将雪片堆积在洞口,四周变得一片漆黑。”(写大风、雪、风、夜,利用这些景物描写突出周围环境的恶劣,这样更能表现兹拉特对于阿隆的重要性,为下文表现阿隆一家的感激之情作了铺垫。)

C.“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时用她那含着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将娜塔莎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也反映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特点。)

D.“线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从点的角度,线上的点无穷,面上的点无穷,体积中的点亦无穷;如此,线、面、体积都是无穷无限的。博尔赫斯以这种奇怪的方式开始他的小说,或许就是要暗示我们这篇小说不是在讲述一本书的故事,而是在讲述“无限”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

B.那些摇摇晃晃的巨人一样的大树发出轧轧的响声。

C.那头牛就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她(素芭),用嘴舔她的身子。

D.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劈斧似的速度往后退。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有关课文的文学常识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墙上的斑点》——美国——伍尔芙

B.《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川端康成

C.《牲畜林》——瑞士——斯特林堡

D.《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主题鲜明”是衡量好小说的重要标准。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B.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场景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曾看到她在几架翼琴的伴奏下跳波洛涅兹舞,曾听见她用懒洋洋的声音朗诵《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篇什。于是那古朴的、充满幻想的生活又映现在我眼前……当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们长长的睫毛妩媚地垂在忧悒而温柔的双眸上……
①在贵族庄园里有过多么好的少女和妇人啊  ②她们娇妍的脸庞上流露出贵族的气度   
③她们的肖像从墙上俯视着我              ④她们的华发梳成古色古香的发式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