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孟子》)

(2)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而身死国灭,          ,何也?                                。(贾谊《过秦论》)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 [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 :追查  查究  B.不肯偿所逋           逋:迟延

C. 强直不可挠           挠 :屈服      D.前使者多渔市南物  渔:掠夺、骗取

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王鼎“刚正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鼎为条教禁止   ②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③鼎一无所市     ④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⑤斗粟不以自入    ⑥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鼎任提点江东刑狱期间,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积极揭发、严肃处理贪官污吏,招致了属下的怨恨,被他们称为“三虎”。后因范仲淹等人被罢免,王鼎也遭贬。

B.王鼎的忠直耿介,弹劾检举官员,不回避权贵和有势力的官员。他坚持反对内侍杨永德沿汴河置铺挽漕舟的主张,他的意见最终被皇帝接受。

C.针对漕运出现的弊端,他计算出漕运路途的远近、确定运期的先后,并制订为规章制度,这样各地劳逸均等,下级官吏责任再也没有轻重之分了。

D.王鼎为官明智敏捷,坚强正直,生平廉洁俭约。父亲死后,他把遗产全部推给了弟弟。他对继母孝顺,教育孤侄周到。他所推荐的士人中有许多人很知名,有些人王鼎终身不认识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5分)

(2)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但是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则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可算是孔子的最大贡献之一。

   《中庸》中论道小人没有了“畏天命”之心,就会肆意妄为,既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等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现象。在孔子看来,要使人与万物的关系处于和谐并存的境地,只有意识到天即大自然的独立存在,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肆虐妄为,轻举妄动。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的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人道’的大学问,从研究‘人道’出发所赋予天的含义就是‘自然之天’和‘哲理之天’居主导方面。这个传统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孔子那里,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也就是说,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

 选自《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自然的天》有删改

1.下列对于“天”的认识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人类社会初期的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到后来对天的神秘色彩稍稍有所弱化,我们很能够发现对天的认识的变化的。

B.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是“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发展变化的表象。

C.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而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则是到了商、周时期。

D.对于天的认识孔子的最大贡献之一是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也是他对天理解和体认。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没有从概念上明确提出“天”的概念,他对天最深切的理解和体认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B.孔子对天最深切的理解和体认,他否定了天是超自然的上帝,明确肯定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

C.孔子和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之天的概念建立在对天与人的概念的基础上,这恰好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 。  

D.“天命”是一种客观必然性,“知天命”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君子把“知天命”看做应具备的美德,“畏天命”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的从研究“人道”出发所赋予天的含义就是“自然之天”和“哲理之天”居主导方面,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B.孔子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就是在孔子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

C。孔子认为要使人与万物的关系处于和谐并存的境地只要意识到天即大自然的独立存在,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就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肆虐妄为,轻举妄动。

D.《中庸》中论道“畏天命”之心很重要,小人缺失“畏天命”之心就会肆意妄为,既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等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了之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当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有一天晚上将近11点,某大学一位副校长还在教室上课,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及网民中引发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30分。

请你选择事件一方进行简要评论,并写出理由,并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