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追求...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追求”。有的人追求的目标明确,有的人追求的目标模糊:有的人追求真理,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学业事业,有人的追求吃喝玩乐;有的人说追求很快乐,有的人说追求很痛苦;有的人追求一辈子硕果累累受人敬重,有的人追求一辈子一事无成默默无闻;有的人虽然口头上说我没有什么追求,其实内心还是少不了有所追求,口头上说没有追求的人,或者是追求淡泊,或者是追求宁静,又或者是为自己的追求无果找个口;况且所谓没有追求其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可以说追求是人的天性。
既然如此,那么请认真想一想;我们过去追求过什么?我们现在追求的是什么?我们将来应该追求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追求?
请以“追求”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

 

略 【解析】1、“追求”这个话题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可写自己的追求,也可以写别人的追求,可写追求轰轰烈烈的生活,可写追求平淡的生活,可写瞬间的辉煌,也可写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因此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 2、此话题适合的文体是散文、记叙文、童话、小说。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童话的写作方法,通过一颗冰粒追求大海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在确定了人生奋斗目标之后,还得坚持不懈地去为之付出奋斗的汗水,有时甚至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可以借古代“司马迁的活着价值的追求”、借近代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的狂热追求等材料巧妙编写故事,引人入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5分)
在今年北京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评选”成为业界乃至社会热议的一个焦点。近年来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多次呼吁停止三好生评选,因为这一做法“过早给孩子贴了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观点鲜明,运用假设论证和比喻论证,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楚天千里清秋,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李密《陈情表》)
4.岁暮阴阳催短景,                      ,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5.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着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湖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江西雨景?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4分)
2.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1.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其德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也繇:原由

C.成二百九十六卷勒:编辑

D.以联之志焉耳著:完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考行事。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断之邪正。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得其要。 /君子博学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事。 /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      )
①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②《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③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④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⑤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⑥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4分)
译文: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4)分
译文: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   夏
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搁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诀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了。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化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部依法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生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耳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以为全部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 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爽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文章中写到父亲的两件事,其作用各是什么?(4分)
2.结合全文,说明下面语句表达的含意。(6分)
(1)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他,更是你给它。
(2)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3.通观全文,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是什么?(7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
B.文中以绝句法则喻四季,与后文谈音乐相呼应,都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审美意义的认识。
C.和“我”的创造旺盛期在夏季不同,别的作家没有经过苦夏的锻造,他们的创作力旺盛期在秋天。
D.文中有“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这样的细节,表明了“我”在苦夏中经过锻造,获得精神的满足。
E.作者对苦夏的感悟,既含有苦夏给予作者的,也含有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苦夏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