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
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
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C.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
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D.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

安之若素。只要你跟随你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A 【解析】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符合句意。 B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 C.一语成谶:就是“不幸而言中”,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感情色彩有误 D安之若素:指在反常或困苦危难的情况下,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嘉奖张灯结采奏效突如其来

B.慰藉弱不禁风整饬推心至腹

C.体恤提纲挈领端倪以逸待劳

D.真谛举步为艰休憩既往不咎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毙(yǔ)脖(gěng)然天成(hùn)大风景(shā)

B.骨(gé)面(jiá)陪鲤对(dāo)光瓦亮(zèng)

C.瘦(xiāo)帖(yù)窸窸窣(sū)江似练(chéng)

D.候(cì)气(fēn)踽欲动(jǔ)来倏往(shū)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内容和要求,写一段200字以上的文字。(15分)
庄子在《逍遥游》中塑造了一只展翅翱翔九天的大鹏形象。请充分发挥想象,描写大鹏展翅翱翔九天的情景。
要求:(1)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2)想象合理,吻合《逍遥游》中的意境。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3)披绣闼,俯雕甍,                                            
(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5)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山川祭祀与敬畏民心
泰山,从鲁国的名山到全国的名山,从享受山岳祭祀到承载封禅大典,除了伴随东方和儒家文化的成长壮大以外,还伴随着祭祀典礼层级的提高。而随着祭祀典礼层级的提高,泰山所代表的感恩观念也走上极致。
  《公羊传》曰:“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尔!”山川之所以受到祭祀,是因为它们能够泽被四方。这种祭祀,就是一种感恩典礼。感谢山川,感谢天地。封禅泰山,是为了报功,其实也有感恩的一面。封禅,根据《五经正义》的解释是“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报功天地,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方面是汇报、报告,另一方面就是回报、报答,就是感恩天地。所有的祭祀,都有报恩之意。
  天子封禅,报功天地,为最高感恩典礼。成就这一盛典,不仅取决于帝王意愿,更取决于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按照管仲的说法,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还要有比目鱼出海。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天地祥和,万物茂盛,人民幸福。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家江山,即位三十年,群臣建议封禅泰山,而光武帝的回答是:“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隋文帝一扫天下,让分裂的中国再次统一,但是当群臣建议封禅泰山的时候,文帝说:“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最后只用南郊之礼祭祀泰山,不敢举行封禅之礼。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式的宗教和上帝,但是古人有所敬畏,知所进退。天地受到崇敬,不仅是因为天地赐予万物,养育万民,也因为天地代表良心,代表善的意志。无其德而行其礼,是欺天灭祖。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帝王何尝没有自我表扬的需要,但是敬畏之心让他们却步。唐太宗几次决定封禅,或因大臣劝阻,或因天象异常,或因水灾出现,最后决定放弃封禅。封禅,对于帝王而言,是一种巨大无比的荣誉,因此有着可以想象的引力,但是很多帝王,如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最后决定放弃,是因为他们有敬畏之心。孔子说,畏天命,畏大人之言。这些帝王敬畏的是什么?真的是无知无情的自然天地吗?当然不是。他们敬畏的是人心,是历史。他们害怕肆无忌惮的自我膨胀会导致怨声载道,导致天谴,导致历史的恶评。
  天地良心,算是一个成语,在中国的语境中,天地代表良心。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人的天命观就发生了巨大改变,“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意愿。天地为万物之本,人民为邦国之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天地,就是感恩人民,敬畏天地,就是敬畏人心。
(选自《泰山的祭祀与封禅》,有删改)
1.下列关于“祭祀山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祭祀山川,起源很早,有对一般山川的祭祀,有对特殊山川的祭祀,而泰山封禅是祭祀山川的最高礼节。

B.古人祭祀山川,是因为他们认为山川中“有能润于百里者”“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认为山川能泽被四方,赐予万物,养育万民。

C.因为儒家文化的不断成长壮大,祭祀山川的规格越来越高,泰山从享受山岳祭祀到承载封禅大典就是这方面的明证。

D.古人祭祀山川,作者认为其中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诸如对自然和民心的敬畏,对自然万物和芸芸众生的感激。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封禅,不是人人皆可为之的,也不是所有天子都可为之的,只有那些能让天地祥和、万物茂盛、人民幸福的天子才可为之。
B.天子封禅,报功天地,需要特定的客观条件,即凤凰来仪,麒麟现身,比目鱼出海。若贸然行之,就是欺天灭祖,就会自遭祸端。
C.“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这句话或许是汉光武帝的场面之言,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天子对民心的敬畏。
D唐太宗几次决定封禅,最后又决定放弃,这是因为他有敬畏之心,但他敬畏的其实不是无知无情的自然天地,而是人心,是历史。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汉光武帝、隋文帝没有泰山封禅,是因为他们的敬畏之心太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感恩之心不足。

B.恢复汉家江山的汉光武帝刘秀,让分裂的中国再次统一的隋文帝,都没有贸然去泰山封禅,也有来自他们自身的原因。

C.很多帝王都有自我表扬的需要,但是他们害怕这种自我膨胀会导致怨声载道,导致历史的恶评,所以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

D.因为天地为万物之本,人民为邦国之本,所以历史上天子祭祀山川就是要感恩人民,敬畏天地就是在敬畏人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